• 19阅读
  • 0回复

繁忙的“投诉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3-15
第4版(要闻)
专栏:

  繁忙的“投诉台”
本报记者 潘岗
“我去年初买了一辆山东某厂生产的拖拉机,花了5700多元。不料买回后发现有严重质量问题,根本不能用。为此,店家说应找生产厂,生产厂又推给零部件厂,至今不能解决。请您给催办一下。”在农业部投诉台前,来自北京房山区瓦店村的个体运输户郭秀,正在愤愤投诉。
农业部接待投诉的同志耐心听取后表示:请您填好投诉卡,我们要参与处理,问题肯定能得到解决。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师范大学马怀柱教授,借人大会议未开幕,抽空来到卫生部接待处,投诉北京某毛发再生精厂的一种生发药:“我前年春在北京买了这种‘再生精’,使用后,头发没见‘再生’,反使黑发变白,头皮变色……”卫生部接待的干部耐心听取后表示:我们马上就给这家工厂打电话,请他们赶在您离京之前就妥善处理。
来自河北枣强县的公安干警韩文科,投诉在北京某商场买的松下彩电29画王:我们为让老人过个欢乐春节,年前东借西凑了9700多元买了台“画王”,可第二天就无音、无图像。我送到北京,这么长时间了,就是不好好给修理。
由中国消费者协会、国家工商局、国家技术监督局、机电部、商业部、中国质量万里行组委会等27个部门,联合举办的“3·15乐园——’93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咨询服务活动”,3月13日在北京中山公园拉开帷幕。
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为国务院有关部委、群众团体重视保护消费者利益之举惊喜不已,同时也对一些生产销售单位对消费者的呼声互相推诿、甚至不理不睬愤懑不已。在国家食品质检中心咨询台前,家住北京永外刘家窑的尹先生,气愤地从包里掏出两瓶假冒名酒放到专家面前。当专家鉴定后明确指出此系假冒伪劣酒后,尹先生说:“是假的。我从顺义一家商店买回后就怀疑,可找商店,人家软中有硬,‘我们从来不卖假商品’。”
令人可喜的是,不少自愿来这里参加现场咨询、服务的工厂、商店,对消费者的投诉都给予了满意的答复。
(附图片)
左图:“我花了340元买了一辆不能骑的废车,车名叫兰宝!”
中图:“去年12月23日,这瓶金鹤牌啤酒炸瞎了我准备结婚的女儿的一只眼睛。厂家说我只好认倒霉!”
右图:“穿十天,皮子出现白花花……为解决此事,我跑了好多天。”
 本报记者 蒋 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