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要求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步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3-15
第5版(理论)
专栏: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要求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步伐
周叔莲
  编者的话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我国14年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丰富和发展。它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党的十四大以来,本版已陆续发了一批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章,如刘国光的《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2年10月26日);桂世镛的《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11月6日);陈锦华的《推进配套改革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11月16日);苏萱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革命》(1992年12月29日)以及邹家华的《企业必须面向市场进入市场》、张劲夫的《好好总结“草莽英雄”的经验》、贾庆林的《从福建看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必由之路》(1992年11月20日)等一批短论,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要求我们全党和社会各个方面,在过去十多年培育、发展市场所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进行长期的探索、试验和艰苦细致的工作,才能得以确立,使之完善。就目前而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研究和建构方面,我们还处于探索途中。只有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我们才能逐步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把我国经济体制的转换顺利推向前进,从而大大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程。在这方面,理论工作者负有重要的历史责任。为了鼓励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与探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本版特开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苑》专栏。
本专栏坚决贯彻双百方针,遵照党的十四大精神,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结合中国国情,努力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体路子。本版今天发表的两篇文章,是作者在近日本报理论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联合召开的研讨会上的发言摘要。本版热情欢迎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赐稿。
全民所有制即国有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要有恰当的企业组织形式。从国内外的历史经验看,股份制企业可能是一种比较恰当的企业组织形式。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在企业改革过程中,总结和反思了原来的扩权让利的改革思路提出来的一种深化企业改革的新思路。这种改革思路有三个重要特征。一是它强调改革的整体性全面性,不单是扩权让利和改变企业的某些行为,而是要全面改革,使企业具有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营机制。二是它强调改革的系统性,要求进行配套改革,不仅要采取一切必要的改革措施,而且,这些改革措施要在时间上空间上很好衔接。三是它强调改革的根本性,不仅是解决表面层次的问题,而且是解决深层次的问题,重塑企业制度,使企业的行为完全符合改革目标模式提出的要求。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必须解决而且首先要解决企业制度问题。企业转换机制的目标是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这也是企业制度改革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要解决哪些根本问题呢?从企业改革的历史过程和当前情况看,最主要和最困难的是要解决政企分开和明确产权的问题。在政企不分的条件下,企业不可能有必要的自主权,难以做到自主经营,因而也难以做到自负盈亏,这样的企业当然不是真正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在产权不明确的条件下,企业没有自己的财产,财产只属于国家所有,当然也不能由企业自负盈亏而只能由政府统负盈亏,这样的企业也不可能是真正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因此,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要着力解决政企分开和明确产权的问题。为什么股份制企业可以作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恰当的企业制度呢?这是由股份制企业的特征决定的。股份制企业的主要特征有:第一,企业具有独立于出资人的地位,包括企业可以作为民事主体和拥有法人所有权;第二,股东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即以出资额为限对企业债务承担责任;第三,股东委托董事会进行经营,董事会承担信托责任,以全体股东的利益为经营准则。因此,股份制企业不仅有利于解决国有企业的政企不分的问题,而且可以解决国有企业的产权问题。
这可以从西方股份公司得到启示。西方股份公司的情况是,掌握公司股票的股东有股权,这是一种最终所有权,而公司作为法人则有法人所有权。股东是不能直接处理公司的财产的,公司的财产由公司处理,公司成了财产所有人。我们的国有企业成为股份公司后,国家有最终所有权,企业有法人所有权。如果国有企业出卖一部分股票给集体或个人,则除国家以外,企业、单位、个人都可以成为股东,他们和国家一样都拥有最终所有权,企业则有了法人所有权,成为财产所有者。这样,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就可以明确起来,企业经营机制就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第一,企业经营权有了保障。第二,企业有可能实行自负盈亏。第三,企业将具有自我约束机制,克服短期行为。这样企业就可以成为真正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人们普遍认为应把乡镇企业的经营机制引入国有企业,这自然有助于搞活国有企业。不过,乡镇企业的经营机制是有其形成和发挥作用的条件的,包括产权关系、市场条件、劳动制度、分配制度等等。如果国有企业不具备这些条件,引进乡镇企业的经营机制是很难的。而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也可以为引进乡镇企业经营机制创造有利条件。我认为现在已经具备了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条件。一是多数人已认识到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我们完全可以用它来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发挥其在筹集资金、明确产权、政企分开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二是国有企业股份制试点不仅取得了成绩,而且取得了经验。西方国家实行股份制的经验可资借鉴。三是企业实行承包制也为实行股份制提供了某些条件,如抵押承包和企业资金分帐都是把承包制发展为股份制的有利因素。四是已经制定了一些必要的章程和规章制度,如《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责任有限公司规范意见》等,有利于股份制的发展和规范化。五是不少国有企业要求实行股份制。
股份制企业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恰当形式,并非说这种企业组织形式是万能的。我们还必须把企业股份制改造和政府转变职能结合起来,从多方面解决政企分开问题。股份制企业本身也有一些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例如:如何实现国有经济股权分散等等,不解决这些问题, 股份制企业也难以发挥其积极作用。(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