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孔雀之乡”拾趣——印度候鸟保护区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3-15
第7版(国际)
专栏:域外散记

  “孔雀之乡”拾趣
——印度候鸟保护区见闻
许正隆
人们赞誉“孔雀之乡”印度是“爱鸟之邦”、“鸟类的天堂”。百闻不如一见。二月份正当千万只候鸟整羽梳妆、准备飞返故里的时节,笔者趁到新德里开会之机,参观了印度巴拉特普尔候鸟保护区,这里诗一般的境界,画一样的美景,令人陶醉。
这个保护区位于印度首都新德里西南约二百公里处。我们驱车前往,沿途不时能见到自由自在的鸟儿或在蓝天展翅翱翔,或在田野追逐嬉戏。尤为难得的是多次看到蓝色的孔雀,成双成对,翩翩起舞。遗憾的是,因急于赶路,没能下车近前细细观赏。
来到保护区中心,展现在眼前的,则是神话般的鸟类王国:水凫、火烈鸟、灰苍鹭、粉红椋鸟、知更鸟、琶嘴鸭等等,单是鹳类,就有白鹳、彩色鹳、琶嘴鹳等十几种。据印度的导游介绍,尽管此时部分候鸟已经飞走,但云集在这里的各种鸟类仍有近百种、数万只。他指着一群正在觅食的鹤告诉我们:那是西伯利亚的鹤群和中国的鹤群,它们在“天堂”里结伴嬉戏,已经成了要好的朋友。看着这四周绿树环抱、湖中群鹤起舞,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名句: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是的,大自然中的鸟类,是一种美的象征。你看,群鸟荟萃,那优美的体态,艳丽的羽色,婉转的鸣声,绰约的风姿,不仅为大自然增添了诗情画意,更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情趣和生机。难怪鸟类学家要说:“没有鸟的自然界将是死的世界”。
“小桃初谢时,双燕恰来日”。大自然中的鸟类,特别是候鸟,时令观念是很强的。 这里的导游告诉我们,中国的鹤群总是在每年十一月准时抵达这里,三月开始返回故里。西伯利亚的鹤类,兴许是生活的陶冶,使它们对微寒的气候已不那么惧怕;或者是路途的遥远,需要长途飞翔,因此,它们总是姗姗来迟,到每年的十二月才能飞到这里与朋友相会。鸟类的时令观念,自古以来即是人类天然的季节预报器:每当大雁南飞,人们就会预感冬的来临;当呢喃的燕子双双飞来,则给人们带来春的信息。
印度能成为世界知名的“爱鸟之邦”,除因这里是佛教发源地、不杀生是众人的信条之外,重要的是印度政府重视保护这大自然的生灵。从六十年代开始,印度就建立了许多鸟类保护区,像巴拉特普尔这样的国家森林公园,全印度就有几十个。保护区内有严格的保护法规和措施,那里严禁耕牧,特别是不准猛兽侵入,以免鸟类受到伤害。我们此次参观就遇到一件趣事:当载着我们的客车驶到保护区附近的宾馆时,再不准汽车“越雷池一步”。参观者或是步行,或是乘坐木船,也可租用人力三轮车去参观鸟类,决不准乘汽车来到鸟的生活区。这是为防止汽车的尾气污染鸟类生活的环境而采取的措施。此举实在明智。当今人类对鸟类生存的威胁,首先是来自对它们生存环境的破坏和侵扰。这个保护区的管理者深明此道,积极为鸟类的生存繁衍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保护区内的湖周建起了水坝,随气候和季节的变化不断调节水位,以适应鸟的生存。沿湖的森林更是严禁乱砍滥伐。措施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人们的爱鸟意识和行动。在这里,印度人民和青年的爱鸟意识随处可见,就连保护区内蹬三轮带游人参观的印度小伙子,也能向你说上一段鸟的趣闻和爱鸟的故事。为我们蹬三轮的那位英俊少年就向我们介绍说,德里红堡对面有一所专门为鸟免费治病的医院,凡在那里治好病的鸟儿,不再回到鸟笼里,而是放飞大自然,让它们永远自由自在地生活。
回到新德里,本想去亲眼参观一下这所为鸟治病的医院,可惜时间紧迫,没能如愿。但是,巴拉特普尔候鸟保护区的所见所闻,已足以使我们看到印度人民的爱鸟之情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