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闲逛古币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3-16
第8版(副刊)
专栏:

  闲逛古币市场
卢祖品
论规模,水碓文物市场远比不上地坛、月坛、劲松、宣武公园、琉璃厂、海淀黄庄和礼士路等处。陶瓷古玩仅有三四摊,有价值的硬货没几件,陶瓷中好些是批量生产的仿制品。倒是钱币买卖越做越红火。可以说,水碓市场是真正的钱币市场,十五六个摊位,绝大部分经营钱币。
钱币包括纸币和硬币,除了具有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更是一种综合性的印制技术,最能反映各国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设计风格,令人赏心悦目。那些失去流通、支付职能的钱币,纯然一种艺术品,欣赏价值很高。所以钱币收集者,多是文化层次较高的公司经理、国家干部,尤其编辑记者、学者专家。他们一枚在手,细细审视、掂量,互相议论,讨价还价,都因为钱币审美功能不可抗拒的魅力。
根据文物法,够上国家规定档次的古钱不能自由出售。因此水碓市场上摆出的多是常见的品种,价值逾千上万的并不多见。我认识几位卖主,他们手头颇有几件可以进入博物馆的珍品,倘非“大款”,无论如何是不敢问津的。
一枚古钱就是一种挑战,考验你的知识和经验。这时候,经验比知识更为重要。经常把玩、接触、揣摸,深入到它最细微的部位,才能把书本知识变成真正的辨别真伪的能力。古钱(包括清末以来的铜元、银元)赝品也真多,不小心看走眼就上当受骗。我好几次买回来对照图谱推敲成色,发现是假的,便就当作交学费,认了。外国硬币一般无此问题:古代、近代的珍稀品难以流到中国地摊,一二十年内铸造的流通货币本身价值并不高,没有作伪的必要。因此收集外国硬币的人日渐增多。
北京钱币市场,“洋货”大致来自外经部、外贸部、外交部信使队、劳工部、海员等等涉外单位人员。水碓一摊主说,他“海陆空并进”,主要是海员,远航归来返抵塘沽,就派专人送来,每礼拜一次,最多半个月。货源充足,使他的小摊总是琳琅满目;谁有欠缺,开个单子,总有一天会给你弄到。有一天,一位部队军官从他那里一下子买了几千元的几十套硬币。如果零敲碎打,十年积攒也未必能达到这个水平。
我跟那摊主聊天,他直言不讳:“北京市内,外币藏品在100种以上的我都认识。人数?200左右吧!最多的是一位中国翻译家协会的老教授,品种达到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北京市有比你数量更多品种更全的卖主吗?”
“没有!其他地方,一般地说,都是从我这里批出去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