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踩准了市场的鼓点——石家庄市郊区怎样让农民手里的钱多起来为增加农民收入而努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12
第2版(经济)
专栏:为增加农民收入而努力

  踩准了市场的鼓点
——石家庄市郊区怎样让农民手里的钱多起来
王金良 郝梅英 张俊生
河北石家庄市郊区农民李永柱老汉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种的5亩大白菜卖不出去,心如刀割,仰天而泣:“这是为什么呀?”挥起铁锹狠狠地向大白菜砍去……
这是1984年初冬的一幕。
时隔9年,还是初冬季节。那5亩地前,已有十几万元家产的李老汉,笑眯眯地看着人们争相买他种的精、细、特菜和花卉,摇头晃脑地哼起了自编的梆子曲:“俺本是那榆木疙瘩石头脑,是市场这物件给俺开了窍,俺总算知道这怪物的脾气了……”
提起市场,农民把它说成是变幻莫测的“怪物”。如何引导农民摸准这个“怪物”的脾气,增加收入呢?石家庄市郊区进行着探索。
认清市场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
环绕河北省会的石家庄市郊区,有土地11.1万亩,人口25万。实行联产承包之后,饱了肚子的农民喊出了“我们还要饱口袋”的心声。于是,村村冒烟,乡乡铺摊,掀起了大上乡镇企业的热潮。
上鞋厂!农民们一哄而起,不到半年就上了60家;一些乡把上项目列为指令性计划,下达到所属村;有的村见人家赚钱,不顾村情,争着贷款上企业;个别企业未作市场调研,匆匆上马……急于想富起来的谈固乡农民搬出家底,集资100多万元建起了大明陶瓷厂,生产建筑用陶瓷马赛克。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因没作市场调查,千辛万苦生产出来的产品摆在市场上无人问津。寒冬腊月,厂长刘金祥亲自带车送货到北京一建筑工地,听到的是一句凉透了心的话:“把货拉回去吧,这样的产品会丑了我们的楼房……”看着满满一车浸透着乡亲们血汗的产品卖不出去,想到临来时乡亲们期待的目光,他眼前一黑,晕倒在地……
价值80多万元的产品积压在库内,工厂没有从市场赚来一分钱,却白白损失了30万元,谈固人反倒穷了。
没摸准市场规律,受到了市场的惩罚。
区委、区政府的决策者们陷入了深思: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追求的只是产量和产值,农民生产只满足于温饱,不知市场的风云变幻。现在向市场经济过渡,农民渴求致富,而赚钱要靠市场。因此,结合农村经济研究市场变化规律,一切围着市场转,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他们认真分析了大明陶瓷厂亏损的原因,对症下药,帮助他们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用陶瓷内外墙地砖生产线,靠适销对路的产品打开了市场。连续3年,这个厂的库内没有存过一块瓷砖,年收入超过600万元。
区委、区政府的决策者们四下江南,八到广州,学习经济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反复调查研究,针对郊区实际,因地制宜,确定了农村经济六大市场策略:在发展乡镇企业方面,与国有大中企业配套“借市场”,以质取胜“争市场”,拾遗补缺“补市场”,借脑兴业“占市场”,冲出国门“闯市场”。在农业方面,靠名、优、新、特“引市场”。
他们开始踩准了市场的鼓点。
认清当地在市场中的地位
要摸市场经济的脾气,还要找准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
区委、区政府的决策者们从一系列令人深思的事例中悟出了一个道理:要赚钱,就必须发挥郊区联结城市和农村这个独有的优势,在农业上服务城市,在工业上依托城市。
1987年,郊区南高营曙光制药厂与城里的华北制药厂联营,生产医药行业急需的原材料“土霉素碱”。到1993年,产品已覆盖大半个中国,远销国外,年总收入突破亿元。1990年,西三庄村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液晶材料生产新技术,建起了世界上第三家液晶材料生产企业,结束了我国依赖“洋液晶材料”的历史。借助省会和京津地区近百家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郊区人建起了华行医疗器械厂、硅藻土助滤剂厂、电子方舱厂等160多家高科技企业。华行医疗器械厂生产的风湿治疗仪和心脏治疗仪获得布鲁塞尔“尤里卡金奖”。
短短6年,郊区人在区委、区政府带领下,依托城市办工业,形成了以机械、电子、纺织、医药、精细化工等为龙头十大行业。
在此同时,服务城市,发展农业也没有放松。
“两高一优”农业迅速发展起来了;特种种植农业使九州名、优、特、新菜进“石门”,“庄”里人家迎亲送友不再没有鲜花;特种养殖农业使市民吃到了名菜“牛蛙”,更多的女士穿上名贵的“海狸鼠”皮的时装……
城乡联结,左右逢源,石家庄市郊区经济迅速发展,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区工农业总收入由1987年的10亿元一跃到1993年的60亿元,人均收入由1987年的700元猛增到1992年的1400元。
让每个农民占有一个市场中的地位
“在农民致富的道路上不能让一个人掉队,关键是创造有利条件,让每个农民占有一个市场中的地位。”石家庄市郊区区委书记杨永存常说。
郊区谈固乡农民郝金宝一家4口靠他在乡镇企业的工资过日子。母亲重病要花钱,他自己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又失去了一条胳膊。妻子看看老人,看看丈夫,竟差一点自寻短见。郝金宝救下妻子急问:“这是为什么?!”妻子呜咽了半天,有气无力地喊道:“这……这是没钱逼的呀!”
区委、区政府决策者们感到:发展农村经济,要鼓励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同时,要尽量使每个农民在发家致富的道路上不掉队。
现场办公,解决了郝金宝的实际困难,乡政府帮郝金宝一家临街盖了间副食杂品售货亭。两口子不辞辛苦,年收入4000余元。欢乐和温馨又回到这个家庭。顺着郊区决策者们“有差别共同富裕”的思路,人们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广开渠道,对劳动力的分工开始了探索。
在农业上,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鼓励有一技之长的种田能手承包土地种粮食,靠“一招鲜”赚钱;支持和帮助有文化、懂技术的农民打破旧的种养模式,靠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门路搞特种种植和特种养殖赚钱。通过科学的分工,发挥每个农民的特长,优化产业结构。1993年,全区亩收入超3000元效益田1.1万亩,超5000元的达7500亩,1万亩土地达到吨粮田标准,200多个农户靠特种、特养年收入超2万元。
在工业上,加速发展乡镇企业,让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有展露才华的舞台。同时,还让那些残疾的农民,在乡镇企业中也找到了发挥其能的机会……
在商业上,郊区决策者提倡各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并存,构造大中小相结合、功能完备的商品市场网络。使各种人能找到自己的岗位,既服务了城市,又富裕了农民。
让市场在我们的怀中发育
找市场,占市场,更重要的是发展市场,培育市场。“要让市场在我们怀中发育起来。”
他们在市区繁华地带投资建起了孙村、柏林、华北、塔谈、南翟营、党家庄、桃园、仓安、东简良十大商厦,根据本区产业特点,建起了资金、技术、人才、房地产、生产资料、信息、咨询、资产、劳动用工、服务十大市场;开辟了仓安、城角、柏林、北站、党家庄、庄窠、高柱、西三庄、柳林铺、尖岭十条商业街及23个早、中、晚交易市场。
西古城蔬菜批发市场的建立,打破了当地蔬菜产过于销的局面,东北、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等地也吃到石家庄的新鲜蔬菜。庄窠鞋业市场和赵陵鞋业市场的完善,使当地制鞋厂产品供不应求。
东明家具市场建起后,大批木器厂家和方圆几十里的家具生产个体户被吸引到这个市场。石家庄郊区在繁荣市场过程中尝到了甜头,得到了人才、技术和信息,并找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市场的新办法。郊区区长戴留金深有感触地说,郊区之所以取得这些成绩,主要是把握住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开拓和发展了市场,注意培养和完善市场体系。
石家庄市市长沈志峰问郊区一位老农民对区委、区政府的看法。那老汉说:“扶持俺在市场上赚了大钱的‘衙门’,俺怎么不拥护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