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渠道畅通水长流——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3-20
第1版(要闻)
专栏:八届人大政协盛会纪实

  渠道畅通水长流
——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袁建达
从1949到1993;从第一届到第八届……伴随着共和国走过峥嵘岁月,人民政协经历了44个风雨春秋。
今天,当春潮涌动、新绿登枝的时光,北京再一次张开双臂,迎来了汇集八方英才的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
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开幕式上,主席台上有一位老将军,正凝目沉思。他,就是当年参加过第一届政协会议的邓兆祥。
44年前,邓兆祥同661名代表着14个党派的各界人士一起参加了政协一届会议。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上,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确定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孕育了共和国的诞生。
回首往事,邓兆祥心潮澎湃。如今,参加过政协一届会议的委员只有他、赵朴初和赛福鼎·艾则孜三位老同志了,但人民政协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却一茬一茬地继承下来,人民政协作为我国的一种政治体制,依然青春焕发,朝气蓬勃。
政协的老委员们都不会忘记,是毛主席、周总理,在共和国初创时期先后分别担任第一届和二、三、四届全国政协主席。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担任了第五届全国政协主席后,政协的历史在全民族的觉醒中翻开了新的一页。
邓小平科学地分析了我国社会阶级状况的根本变化,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指导思想,创造性地论述了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性质、作用和任务,把人民政协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的正确轨道上来。
由此,人民政协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下,成为体现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最广泛联盟的政治组织。
五届政协恢复工作之际,百废待兴,在邓小平主席领导下,人民政协集中精力从事拨乱反正的工作,进入六届、七届,政协工作则逐渐走上制度化、经常化轨道。在邓颖超、李先念两位主席的领导下,围绕改革开放、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国计民生重大问题为重点,积极开展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成为人民政协工作的主旋律。
畅通的渠道
五届政协以后,长期与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发出感人肺腑的心声:
报国之日苦短,报国之心倍切。
这热切的呼声,一直是人民政协最高领导关注的重点。
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充满敬意地告诉记者,从邓颖超担任主席的第六届政协开始,全国政协针对各个方面的工作,制定了一批相应的制度,成立了15个工作小组和3个委员会。
有了这些工作小组和委员会,政协委员的人才和智囊们便有了参政议政的畅通渠道。委员们经常有组织地进行视察和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建议,给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工作以帮助。
李先念任第七届全国政协主席后,又将小组和委员会改建为14个专门委员会,作为常务委员会和主席会议领导下组织委员进行经常性活动的工作机构。这就更有效地加强了各委员会的活动,增加了它们的活力。
提起各专门委员会里政协委员的工作热情,钱正英副主席和朱作霖、卢之超副秘书长都非常钦佩。据他们介绍,这些委员不顾年老体弱,深入到祖国各地,有针对性地作调查研究,写出的专题报告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成为中央有关部门决策的重要依据。
提案委员会在七届政协的5年内,共收到提案9627件,到今年1月底,已办复9571件,占总数的99.4%。
教育文化委员会向中央提交的《关于高等院校教育经费、教师待遇问题的调查报告》、《关于我国音像工作问题的调查报告》等受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宗教委员会1992年协同河南省政府解决了多年悬而未决的大相国寺归属问题,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影响;
法制委员会先后对《残疾人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提交的几十个法律、法规草案征求意见稿进行协商讨论,提出了许多重要的修改意见。
学习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外事委员会……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为了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全国政协还先后成立了专题组,集中各方面专家对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进行“会诊”,及时向中央提出建议。如“知识分子政策专题组”、“人口专题组”等提出的专题报告,不但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而且不少都已落实到了政府的实际工作中去。
根据“一国两制”方针广泛开展祖国和平统一活动,是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邓小平、邓颖超、李先念三位主席曾多次就“一国两制”统一祖国问题发表讲话,全国政协也曾就此问题作出政治决议。各级政协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通过各种纪念、联谊和接待活动,广交“三胞”朋友,联络感情,沟通情况,增进共识。尤其是近几年,各级政协接待了大量回大陆访问、探亲、经商的台湾同胞,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作出了积极贡献。
闪光的足迹
岁月如流水,历史记下了委员们参政议政的深深足迹——1985年,孙越崎委员以92岁高龄亲率全国政协视察团视察三峡。1988年和1991年,周培源、王光英副主席也分别率团到三峡地区实地考察。两个视察团提供的意见,都受到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使三峡工程的决策更加科学化;
七届政协委员陈方伯在1991年联合其他委员提出修建兰新铁路复线的提案被采纳,如今兰新铁路复线工程已被列入国家“八五”计划;
1988年初,七届政协委员杨应彬在广东佛山一家化纤企业调查后,在政协会议上提出:“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要性,决不次于引进某项先进技术……建议各级都办管理学院、管理专业,弥补外向型经济人才的不足。”他的建议,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响应;
1991年春,七届政协委员、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洪涛提交了关于西安缺水问题的提案,有关部门十分重视,决定投资12亿元引进黑河水济西安……
政协参加单位——中国8个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开展的智力支边、科技扶贫、兴教办学等活动,更是硕果累累。
正因为如此,如今人民政协在国内国外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联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纽带和桥梁,并理所当然地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被确定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制度;中共中央政治局定期向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通报各类重大问题;国务院的各种经济措施出台前提请全国政协讨论或征求意见;国家各部委认真研究和采纳政协委员在提案或调查报告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政协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广泛。
又一个春天来临。当政协八届一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会议主持人李瑞环宣布大会开幕时,人民大会堂里2000多名政协委员以及大会堂外亿万群众,都把目光投向了共和国更加美好的明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