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提出高校科技成果要向社会辐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12
第4版(要闻)
专栏:

  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提出
高校科技成果要向社会辐射
本报北京12月11日讯新华社记者赵卫、本报记者毕全忠报道:由国家体改委、国家科委和国家教委联合召开的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今天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提出,高校科技产业既是成果转化的一种形式,也是高校综合改革的一个方面。应当看到它对社会的示范作用,对国家产业结构不可取代的补充作用,对相关行业技术进步的带动作用,以及在教学、科研中所起的实践基地作用和对学科、专业调整的导向作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国家体改委主任李铁映、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出席开幕式并讲了话。
李岚清在给会议的书面讲话中指出,高等学校作为高新技术的重要创造者和拥有者,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改造,可以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这是国家促进产业高级化和普遍增加商品技术含量的一项长期方针。如何加快高校的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向社会大面积辐射,是高等学校科技工作改革中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对此,一些高校已通过国家各类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计划,探索产学研结合,走科工贸一体化的路子,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市场经济对于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除了按效益调节资源流向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充分发挥资源潜力。随着我国生产要素市场的不断发育,高校很多好的科技成果都会受到市场需求牵引。一方面积极辐射,另一方面积极牵引,肯定会大大提高国家整体经济与社会效益。在向社会转化学术、科研成果的同时,各高校根据当前校内的人、财、物等条件,选择其中的一部分尽快在高校转化并发展成产业,或通过进入高新技术开发区、与社会联办等方式,发展成不同类型的实业型实体,抓好了,可以利国利民利校。从这类产业智力密集、附加值高的特点看,它将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及出口创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高校的科技产业虽起步晚,但起点高。在指导方针和运行管理上,应该借鉴国内外同类企业的经验和教训,直接纳入我国逐步构建的现代企业制度,既可按照经济规律办成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又可在运行上尽量引入新机制,明确与本校的各类关系,使其有助于办学而不是妨碍办学,有利于提高教学和科研质量而不是相反。古今中外关于高等学府的概念,都是创造和传授知识的殿堂,是国家科技文化的标志。因此,对高校兴办科技产业,一方面,要看到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应予以积极支持;另一方面,又要积极引导,力求把事情办好。当前高校兴办科技产业的工作,只能在学校的统一领导筹划下,有组织地办,绝不能系、所、室、组一齐上,搞人人“下海”。同时,还要严格遵循高校的教学、科研规律,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科研秩序。
李岚清希望各级政府和经济计划金融等部门,对高校的这项工作从条件和政策等各个方面,给以支持、扶植和引导,使高校科技产业为国家经济发展起到更积极的作用,并把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办得更好。
李铁映在讲话中指出,高新技术产业化是国际经济、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兴办高新技术产业是当前世界各国发展经济普遍采取的重大措施,是我国经济再上新台阶的迫切需要和重大的战略举措。高校科技产业是我国经济、科技、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它的出现表明,我国高等教育正在改革中探索一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路子。他要求,各有关方面要通力协作,把这项改革搞好。
宋健在会上说,高等学校人才荟萃,学科综合,在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中有着突出的优势和特色,是技术和人才的源头,起着其他科技力量不能完全替代的作用。他希望有关科技部门大力支持高校科技工作,帮助高校发展科技产业,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政策上给予可能的优惠,以及做好力所能及的支持和服务工作。
今天上午的会议由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主持。国家教委副主任韦钰在会上作了关于我国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报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