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美欧贸易关系何去何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3-21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美欧贸易关系何去何从
本报记者姚立
3月18日,欧共体委员会主席德洛尔在结束了拉美之行后,前往白宫会晤了美国总统克林顿。这次会见是在大西洋两岸的经贸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紧张”的情况下进行的。双方会晤之后,白宫作出决定,将原定于下周一开始的禁止美政府部门接受欧共体产品与服务的制裁措施至少推迟一周,暂时缓解了剑拔弩张的美欧贸易关系。    
据报道,德洛尔向克林顿总统表示了对笼罩在大西洋上空紧张气氛的担心,认为美国对欧共体所要采取的措施将产生“不好的后果”,是对“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鼓励”。克林顿总统则表示,他“并不想和欧共体打贸易战”,“目前双方产生的龃龉”是“共和党时期留下的遗产”。德洛尔在会晤后,对美欧爆发贸易战的“担忧依然存在”。 
事实上,欧共体人士在会晤前就已透露,德洛尔和克林顿进行的是“一般性”会谈,不会接触具体问题。但正如此间舆论指出的那样,会晤依然“具有高度的政治性”,欧共体希望通过双方的高层接触,“打开良好关系的大门”,“达成一种政治谅解”,为下一步的谈判带来转机。而美国在会前就已放风,说明此次会晤只是“礼节性拜访”,以此来“淡化会晤的重要性”。                  
现在,美欧的贸易纷争已进入由“口头转向行动”的关键阶段。继年初以来的钢铁、公共采购和航空业的危机后,上周末,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坎特又突然宣布,美国不参加预定于本周一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关于公共采购的谈判。而按美国2月1日宣布的措施,在双方不能达成协议的情况下,美将自3月22日开始禁止美政府部门在采购合同中接受欧共体的产品与服务。                    
欧共体这次对美国近来的一系列单方面措施并未做出强硬的反应。这是因为,欧共体内部在对美政策方面的意见不尽一致,委员会也不愿将事情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希望以“谈判解决问题”。然而,面对美咄咄逼人的态度,以法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开始主张予以反击,否则会给人造成欧共体“软弱的形象”。据悉,欧共体委员会的有关专家已在积极准备“对应的措施”,准备在必要时对“美国的贸易专制做法”予以回击。   
值得注意的是,克林顿入主白宫后,美国对外贸易政策普遍趋于强硬,且更具有“不可预见性”。这种做法是把美国的“经济安全”摆在政治考虑之前,反映了美对外贸易政策的深刻变化。美国对欧共体的贸易制裁虽有缓解,但美欧未来的经贸关系何去何从,仍然是个问号。
(本报布鲁塞尔3月19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