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对农业的重视要落到实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3-22
第1版(要闻)
专栏:社论

  对农业的重视要落到实处
在我国经济体制大变革时期,重视农业,重视和保护农民的利益,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改革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这一问题,党和国家的态度历来是十分明确的。最近国务院出台的有关粮棉产销的一系列重大政策,以及早些时候,中央针对农村突出矛盾所采取的若干重要举措,都体现了这一点。现在的问题是,要使中央重视农业的精神真正成为上上下下各级领导的共识,要把国家的各项稳农、促农的政策和措施,尽快落到实处。
这样提出问题,决不是无的放矢。近年来,在对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上,在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积极性等方面,确实屡屡出现中央精神、国家政策被“截流”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两种主要倾向。其一,随着温饱问题在我国的基本解决,一些同志误以为“农业已经过关”,虽然嘴上没说,但头脑中“以农业为基础”的观念已相当淡漠。有些地方的领导几乎把精力全部转向“短平快”产业,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深入调查研究的兴趣,加强对农业的领导常常成为一句空话;有的人以部门利益为重,每到应该真正给农业增加一点投入时,就以各种借口推掉;一些地方财政紧张,工业等开发项目照样大上快上,有的地区欠农民打“白条”一亿多元不兑现,却耗巨资盖新楼,农业成了随意挤压的对象,以至许多本该划给农业的“基本口粮”都被挤占、挪用。其二,以为市场是万能的,认为既然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就可以一“推”了之。尽管广大农民面对陌生而又很不健全的市场感到茫然无措,可一些同志却以“充分尊重农民自主权”、“让他们自己学会游泳”为由,不给农民以必要的帮助和引导,任凭他们独自承担风险,蒙受不该承受的损失;有些与农沾边的部门,为了谋求部门利益,甚至打着为农服务的幌子干坑农、吃农的事情,侵害农民的合法利益。正是这种领导思想上对农业、对农民利益的忽视,致使打“白条”现象增多,几年不得解决;农民负担加重,屡禁不止;伤害农民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国家供给农民的粮棉“挂钩”平价化肥、柴油被截留倒卖等问题反复出现。这些都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影响了干群关系,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这就是中央最近一系列加强农业重大措施出台的背景。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性,还要经常讲。没有农业的稳定和发展,连吃饱穿暖都成问题,经济发展根本无从谈起。再深一步讲,没有9亿农民经济收入的稳步提高,工业就难以得到广阔的市场,国民经济运行的链条就会中断;没有广大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本世纪末实现小康的战略目标就会落空;没有农村的繁荣、稳定,就没有全社会的繁荣、稳定。我们伟大的改革事业,不正是从农村发端,从尊重农民经济利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开始的吗?!这极其可贵的第一步,使我国农民创造了农业发展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并为经济全面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我国改革与建设大步跨入新阶段之际,决不可忘记亿万农民兄弟的功劳,忽视他们的巨大作用。他们像牢固的基石一样,支撑着改革与建设的大厦。因此,对各级领导来说,重视农业,必须首先真正做到心中时时刻刻有农业,有农村,有农民。
在新形势下,重视和加强农业,还必须有新的思路。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看待、分析农村出现的新问题,靠深化改革来解决深层次的矛盾,按市场经济规律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具体地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从农业本身看,必须跳出单纯追求产量的圈子,引导农民走高产优质高效之路。要用价格和优惠政策体现市场需求、政府意图,扶持农民大力生产市场适销的农产品。其次,从农村经济整体看,必须把“农民增收”与“总量增产”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把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作为衡量经济发展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尽可能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为农民开辟更多就业、增收机会,以弥补种植业收入较低的不足,保护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只有加快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产业结构才能日趋合理,农业劳动生产率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的稳定性也才能从根本上增强。第三个层次,也是最重要的层次,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框架下,摆正农村经济的位置,特别是要处理好工农业之间的关系,尽量避免出现新的不协调。在新旧体制交替时期,可以也必须市场、行政两种手段并用,防止轻农弃农倾向,制止以工挤农、挖农补工行为。由于自然气候条件的制约和生产技术水平的限制,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我国农业在许多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在一定时期内,各级政府必须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为农业创造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出台的政策一定要兑现,许诺的优惠一定要不折不扣地给予农民。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农民改革、生产的积极性才会长盛不衰。
一年之计在于春。希望各级领导切莫辜负大好春光,更莫辜负亿万农民兄弟的殷切企盼,把“口号农业”变为“实干农业”。只要领导动了真格的,广大农民群众和农村基层干部必然会以更加高昂的热情和干劲,投入改革和生产,夺取今年的粮棉大丰收和农村经济的全面新增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