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我为公共交通说句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3-23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十大城市公共汽(电)车优秀线路活动

  我为公共交通说句话
全国人大代表代淑兰,女,三十六岁,北京市电车公司第二运营场一○四路快车售票员。下面是她三月十九日下午在北京代表团第二组讨论会上的发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公共交通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由于我们投入少,远远满足不了社会要求。一是车辆少,北京市万人拥有量仅九点四五辆(陈希同问:算不算进京外地人员?)不仅低于上海十三点六一辆,也低于部颁标准;二是车辆旧,不能如期更新。电汽车超期服役的车近九百辆,故障多,成本大,影响服务和安全;三是线网密度稀,每平方公里仅有一点九七公里,低于全国各大城市;四是站点少,投资小,五年承包的基建费三年就用光了。加上小区建设、道路建设投入加大,而相对地面交通投入比例缩小,这是当前“乘车难”矛盾尖锐的重要原因。
我建议开放票价。公共交通发展,要走国家、企业和个人都分担的路。目前,一张月票平均成本为二十三点三六元,而售价平均为八点三一元,一张亏损十五点○五元,按一九九二年发售一千六百三十三万张票计算,亏损二点四亿元,一九九三年将亏损三点一亿元。(陈:拿起笔记在本上)
再说,去年五月市政建设全面开花,影响六十七条线路、九十八个路段行车。例如我们一○四路从和平里到北京火车站的快车每次堵十五分钟左右。我们近二十四辆车在工地中行驶,车辆严重损坏,不能正点运行,司售人员延长了工作时间,减少了收入,还承受一些不理解的乘客的辱骂,甚至殴打。职工抱怨:“干公交受累不落好。”我建议市政的道路建设应有一个统一安排,不要今天挖,明天填,浪费人力物力,影响了交通,对人民身体健康也不利。
还有售票员普遍反映收票难。验票收票是我们的责任。但收票严,往往受辱骂,甚至还挨打。(陈说:抓住典型在电视上曝光,也是一种教育方法。)对,教育挺重要,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老人应受尊敬,小孩应受爱护,乘客和售票员之间要树立互爱之心。
本报记者 段存章整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