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中国农民盼什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3-24
第1版(要闻)
专栏:八届人大政协盛会纪实

  中国农民盼什么
本报记者 段存章 龚达发
中国农民盼什么?
八届人大、政协的代表、委员们在思考,在议论。

连续参加过八届人大的申纪兰代表不无幽默地说:“我们农民盼风调雨顺!”
她企盼的不只是自然界的风调雨顺,而且还有改革的风要顺,政策的雨要及时,在市场经济的风雨中农民兄弟能逢凶化吉,早日富起来。
中国改革开放大业有今天,广大农民功不可没,他们在黄土地上默默地创造着前无古人的业绩。近五年,农业总产值年递增4.9%;粮食产量连续4年大丰收;乡镇企业5年增长2倍,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三分天下有其一,吸纳了农村劳动力1亿多人……令城里人惊讶的华西、刘庄、窦店……在祖国各地成批涌现。
一部电视剧《华西村的故事》,令代表、委员们激动不已。李鹏总理称华西为“中国农村希望所在”。全村1400人,1992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亿多元,实现利税7500多万元,公共积累人均5万元。那位带领乡亲致富的老书记吴仁宝作为中国农民的杰出代表,此时就坐在人民大会堂的议政席上。
山外青山楼外楼。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富乡、富村、富户。十多年前曾经流行的“红眼病”少见了,当今的潮流是谁富谁吃香,谁富向谁看齐。曾经被中国农民视为“旗帜”的大寨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重新觉醒,当年的“铁姑娘”郭凤莲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从虎头山上走下来,上北京,下江南,奔特区,拜师取经,广交朋友,寻找致富的路子。
如果说,前些年不少地方、不少人还心存疑虑,不敢富,怕露富;那么,现在是人心思富。但多数人致富无门,在市场经济面前有点束手无策。代表、委员们希望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多为农民开辟致富门路,把致富的金钥匙送到每一个农户。从各地传来的信息,记者欣喜地看到,发达地区带动中西部地区,先富村帮穷村,先富户帮贫困户,带动大家走共同富裕之路已成一种趋势。人大代表、京郊首富窦店村仉振亮带领本村乡亲致富后,主动帮助深山区的平峪村办瓦厂,一连帮了好几年,直到脱贫才放手。在人大会上仉振亮透出一个宏愿:等实力增强以后到黑龙江去承租一二万亩地搞开发,一来带动那里的乡亲致富,二可育肉牛占领国际市场。农民的眼光已从村头投向了世界。
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深情地说,现在全国还有少部分地区的农民没有解决温饱。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的张国民代表谈到,他那里还有30万人在喝苦咸水,心情沉甸甸的。这位刚上任不久的盟委书记大声疾呼:农业不只是搞一个家庭联产承包制就可以万事大吉了!要深化农村改革。没有农业的现代化,中国四化大业不可能成功;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还是那位张国民代表,他转达农民的话说,打开电视都是深圳、沿海,特区、开发区,热热闹闹,形势大好;拍电视的为什么不拍拍我们穷地方,让城里人知道知道我们的真情呢?
两会期间,人民日报一篇报道题目:《不能吃了几年饱饭就忘了农业》,一些与会代表对此深表赞同。
不要忘记农业!这是代表、委员的共同呼声。代表们把当前农村问题归纳为:农产品卖难,特别是粮棉收购打“白条”;工农产品剪刀差扩大,农业的经济效益明显下降;各种摊派、集资名目繁多,超过农民承受力;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减少,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对基层和农业的领导力量有所削弱。
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农民代表李道均告诉记者,种一亩玉米毛收入只有200元,农膜、化肥、种子的费用就超过100元,再加上必不可少的各项提留,每亩地最多能收入七八十元。
湖北代表贾志杰说,农业问题说到底是解决好农民的积极性问题和产粮地区的积极性的问题,目前产粮越多贡献越大,包袱越重。这个问题如不解决,谁愿意种粮食呢?陈耀邦委员说,现在有些地方不重视农业生产的倾向越来越严重。1991年粮食播种面积减少1700万亩,去年减少2400万亩,今年将减少3000万亩,减少粮食产量75亿公斤。如果遇到大的自然灾害,后果将不堪设想。
山东代表王渭田说,农民意见最大的是四面八方向农民伸手,办什么事都要农民集资,出钱出力,尽管三令五申仍屡禁不止。这不仅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而且直接影响到基层政权的稳固。
四川代表杨汝岱指出,调动农民积极性,从根本上说就是保护农民利益的问题。
农业问题如此严峻地摆到了党和人民政府面前。1992年底,正当因收购打“白条”、基层干部和农民意见很大的时候,江泽民总书记冒着严寒深入到湖北粮棉集中产区——江汉平原,走村串户,体察民情,寻求解决办法。李鹏总理主持全国农村工作电话电视会议,集中解决农民负担重的问题。
朱镕基副总理日前来到人大湖南代表团郑重地说,国务院决定今年在农业方面做好两件事:一是切实解决农产品收购打“白条”问题;二是坚决制止摊派,减轻农民负担。除乡、村两级按规定提留农民上年收入5%以外,其余所有摊派一律先停止,后清理。
中央抓的就是农民盼的。广西代表潘志德说:“只有上头热(中央重视)不够,还要下边干部实(作风扎实)。”另一位广西代表卢新贵说,农民最盼的是真正落实!再不要让农民空喜一场!最近国务院作出一系列确保农民利益的决定,如粮食产区销区直接订货,签订购销合同,引导农民合理调整产品结构;建立粮食收购保护价制度;改进粮棉挂钩化肥、柴油等兑现办法;对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实行最高限价……对这些措施,代表们认为,这是国务院改革农业领导方式,用经济信息、经济政策、经济办法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把国家宏观目标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

农业发展的后劲足不足?这是农民担心的问题,也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十分关注的问题。
农业投资流失异常严重。国家审计署公布的资料,据10省区统计1991年中央财政安排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7.06亿元,到年底有3.23亿元没有到位。
代表们说,既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首要问题,在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农业应是国家投资的重点,增长幅度不应低于经济增长幅度。事实是,1992年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仅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8%,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黑龙江、吉林、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粮食主产区的代表,希望在农业基础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支持粮棉集中产区全面发展经济,加强这些地方对农业的支撑力。
沈桂芳委员指出,要增强农业后劲,科技要先行。广西代表刘嘉森也说:“科技的潜力估不透!”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科技进步在农业增产中的作用,已由20世纪初的20%提高60%—80%;我国也由70年代的27%上升到近40%,但与先进水平差距还很大。特别是农业走向市场以后,对农产品的品种、质量的要求更加高了,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才能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时刻想到农民盼什么,把握农民的脉搏,理顺农民的情绪,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农村的生产力将会获得更大的解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