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在人大会议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钱其琛谈国际形势和我国对外政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3-24
第1版(要闻)
专栏:

  在人大会议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
钱其琛谈国际形势和我国对外政策
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 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周觉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钱其琛应邀就国际形势和我国对外政策等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俄通社—塔斯社记者问:钱外长对俄罗斯最近局势的发展有何评价?
答:俄罗斯是中国的邻国,我们当然对那里最近的事态发展感到关切。中国的一贯政策是不干涉别国的内政,我们希望俄罗斯稳定,妥善地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不管俄罗斯发生什么变化,中国愿意与俄罗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的政策不会改变。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问: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中国将努力寻求同西方国家共同利益的汇合点。请问这些汇合点体现在哪些方面?中国将怎样来寻求这些汇合点?
答:我国与西方国家最重要的共同利益,是双方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关系。此外,在保持地区的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方面,我们也可以进行合作。每个国家本身存在的问题不应成为发展相互关系的障碍。
台湾电视公司记者问:中国已同意北朝鲜和韩国加入联合国,请问中国大陆在什么情况下,能够同意让台湾加入联合国,让中国在联合国有两个席位?
答:我想不存在台湾重返联合国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台湾窃踞了我们在联合国的席位。197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驱逐了台湾当局,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这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与大韩民国同时加入联合国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合众国际社记者问:上周中国的经贸部长说,香港的政制问题将威胁到中英的经济关系。中国是否想通过在经济上施压来解决政治问题?
答:情况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问题是由于彭定康先生单方面采取行动,在香港造成了一些混乱,使香港的稳定和繁荣受到了影响。我们不愿意中英关系,包括经贸关系在内,受到影响。李岚清部长所讲的意思是,如果港英当局一意孤行,这种状况继续发展下去,那么中英经贸关系会受到干扰、受到损失。发生这种情况的责任不在中方,也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问:近来,“台独”势力在台湾有所发展,中国政府对此持何态度?此外,台湾当局主张“双重承认”,你对此有何评论?
答:任何谋求台湾独立的活动,我们都是坚决反对的,我们的态度非常坚定。这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要求和根本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承认我们的国家不多。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已达155个。当年承认台湾当局的国家不少,而现在只剩二十几个。在亚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承认台湾;在欧洲,除了梵蒂冈没有任何国家承认台湾。只有在非洲和中美洲有些小国承认台湾,而没有任何双重承认的事例。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有双重承认。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香港《南华早报》记者问:现在中英关系因香港政制问题受到严重影响。中英外长有无可能举行会晤来解决香港政制问题?
答:今年2月6日,赫德外交大臣在给我的信中提到,如果中英两国政府的谈判能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他很愿意同我会晤。但是现在看来条件不成熟,因为到目前为止,谈判还没有开始。我在2月11日给赫德外交大臣的回信中指出,中英两国政府有责任来解决香港问题。双方谈判的基础是“中英联合声明、同基本法相衔接的原则以及中英已达成的有关协议和谅解”,“而不是在其他什么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商谈”。我还强调,“贯彻执行联合声明、解决香港的重大问题,是中英两国政府之间的事,任何第三方都不能插手、干预。如果在中英双方达成协议之前,就把港督提出的所谓‘政制方案’,以法案形式提交立法局讨论,这对阁下提议的举行中英谈判显然是无益的,只会为本次谈判设置障碍。希望英方慎重考虑”。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记者问:最近中国一位退休军人对我们讲,他希望美国从南朝鲜撤出全部驻军,同时他也希望美国重新考虑在日本的驻军问题,请问这位人士所讲的是否是中国的政策?中国是否希望美国军队从南朝鲜和日本撤出?
答:从原则上讲,中国不赞成任何国家在国外驻军。过去所遗留下来的问题,我们希望能够逐步地得到解决。至于美国从南朝鲜撤军问题,他们自己也曾进行过讨论。
意大利安莎社记者问:中国政府对俄罗斯国内可能发生的事情作什么样的估计?
答:那里的局势会如何发展,现在我看世界上很难有人能够做出准确的预测。
中国新闻社记者问:最近国外对中国的国防预算近几年连续增长评论较多。有的认为中国军事力量的迅速发展引起了邻国不安。请问您对此有何评论?另外,还有人说现在亚洲正出现新的军备竞赛,对这种说法,你又怎么看?
答:关于中国的军费,我想提供一点材料。中国军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1985年大约是2.2%,去年是1.6%,今年估计为1.5%。第二个材料,中国的军费按全国人口平均大概只有6美元左右,美国是1100美元,日本是300美元。今年中国军费的预算合73亿美元,美国是2743亿美元,日本377亿美元,英国、法国也都差不多。如果按每个军人人均费用算,中国是2291美元,是美国的六十八分之一,日本的五十五分之一,英国的五十四分之一。还有物价因素,1980年中国的军费是180亿元人民币,1993年是425亿元人民币,军费上涨只有1.16倍,而物价上涨为1.3倍。我想,根据这些材料,你们完全可以作出判断,中国军费的水平是很低的,中国的军事力量完全是用于防御的。至于亚太地区,这是一个局势比较稳定、经济发展活力比较旺盛的地区,完全没有必要进行军备竞赛。然而确实看到这个地区的一些国家在增加军备,原因是冷战结束以后一些大国的军火工业没有市场,需要寻找新的销售市场,于是要制造一种舆论,比如说,“中国威胁论”、“要填补真空”、亚太地区出现紧张等,以便推销其军火。
日本广播协会记者问:上个月《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综述,说英国在香港问题上制造麻烦,不是孤立的事件。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答:我想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注意。香港问题在1984年中英两国达成联合声明时已经解决了。在前九年的过渡时期里,中英双方的合作还是比较好的。到现在,还剩下4年的时间,港英当局突然采取一些行动,为中英合作设置了障碍。现在有人说香港已成为一个“政治城市”,“香港的政治要求比过去增加”,“政治团体比过去增加”,因此香港需要有一些改变。这些话给人一个印象,就是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似乎已经过时了。这就涉及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即要改变在香港问题上已经达成的国际协议,要增加一些新的内容,要制造一些新的麻烦。中国在这样的原则问题上是不会让步的。
《中国日报》记者问:3月21日法国举行第一轮大选,执政的社会党遭到惨败。去年法国政府批准对台出售幻影战斗机,中法关系明显恶化。大选后,将组成新的政府,这是否是中法关系改善的转机?
答:如果3月28日法国的第二轮选举继续是这样的情况,那么,法国势必会产生一个新政府。我们对法国新的政府寄予希望,希望它能够致力于改善和加强中法的关系,改变过去政府所制定的一些错误的对华政策。
韩国记者问:中国对北朝鲜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所造成的形势持何立场?如果问题提交安理会,对北朝鲜制裁,中国持何态度?现在是否仍然有可能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这一问题?
答:近两年来,朝鲜半岛的形势向缓和的方向发展,受到国际社会的欢迎。两个朝鲜同时加入了联合国,北南双方的领导人多次会晤,并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包括“半岛无核化的宣言”。1992年1月,朝鲜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了核查的协定,之后,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了6次特别视察。中国的立场很明确,不希望朝鲜半岛出现任何核武器。对于朝鲜和国际原子能机构之间出现的问题,我们主张通过耐心的协商来妥善解决。如果把问题提到安理会,将使问题复杂化。应该努力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范围内求得解决。我们反对采取制裁的做法。《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只规定退约在宣布三个月后生效,并没有规定对退约的国家或者不参加条约的国家进行惩罚,国际上也没有过这样的先例。
新华社记者问:最近美国官员说美国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问题取决于中国在人权、贸易和武器扩散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您对这种说法有什么评论?您如何看待中美关系的现状和前景?
答:中美两国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是一种对等、互惠的安排,是正常贸易的基础。对最惠国待遇附加政治条件是不可接受的。中美关系发展的曲折历程表明,对话是有益的,施压是徒劳的。中美之间存在着分歧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要妥善处理。只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增加信任、减少麻烦,一些分歧是可以解决的。中美建交正是在美国由民主党执政时期实现的,我们希望美国新政府能为改善中美关系做出自己的努力。
德国记者问:中国对德国希望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什么看法?
答:德国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是我们在欧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出现了强劲的势头。不久,德国的经济部长将要到我国访问。对于德国愿意在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的愿望,上次德国外长金克尔来访时,我就表示中国对此是理解的。
记者招待会历时50分钟。300多名中外记者出席了记者招待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