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三位经济界委员答中外记者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3-24
第2版(两会专页)
专栏:答记者问

  三位经济界委员答中外记者问
●时间三月二十三日上午十时
●地点“两会”新闻中心
●被采访人马仪 王德衍 高尚全
(招待会由政协大会新闻发言人卢之超主持)
记者:去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请问中国银行是如何支持配合外商投资的?在支持“三资”企业发展方面,中国银行下一步将有什么新举动?
王德衍(中国银行行长、银行家):到去年底为止,在国家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的“三资”企业共有八万四千家,仅去年一年就有四万八千家。其中,和中国银行有业务往来关系、开立存款户的有四万五千家,有贷款关系的超过一万二千家。今后我们将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继续给予扶持,包括提供贷款、担保和投资信息。
高尚全(国家体改委副主任、经济学家)补充说:去年外商和境外投资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项目超过过去十三年的总和,二是外商和境外的投资额超过了政府的贷款数额。
记者:现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最主要的目标之一,就是从专业银行转向国有商业银行,请问如何实现这一转化?
王德衍:专业银行的改革是一个中长期的目标。目前专业银行的职能还是两个方面,即政策性业务和经营性业务。今年要出台的改革措施主要是一从帐务上把政策性业务和经营性业务分开;二在几个城市试点建立资产风险、贷款风险等制度。由于金融体制改革牵涉方面较多,影响较大,所以每走一步,既要积极,又要慎重。
一台湾记者问:大陆经济发展很快,但沿海、内陆、边远地区发展不平衡,请问如何缩小这一差距?
高尚全:我们提出全方位开放的政策,目的就是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增加了五个沿江、十三个沿边及十八个省会开放城市,以使内地经济进一步发展。我们也鼓励沿海城市和企业到内地投资开发,内地企业到沿海设立“窗口”,以互相促进。另外政府对贫困、边远山区也给予财政支持。
记者:中国银行对外资银行大量涌入有何看法?
王德衍:到今年二月止,外资银行在中国开设的金融机构已达七十多家,这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的态度是积极的。至于竞争也是有的,但这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一台湾记者问:目前大陆开发区、房地产、股票这三项过热,朱镕基副总理讲过不能用行政手段而应用市场手段解决,请问具体如何解决?
高尚全:这种“热”是在经济发展中产生的。但这些现象也应引起注意。在股票发行中,我们搞了许多规范化意见,通过建立市场秩序,促进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我们也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进行有效管理。
记者: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是否合适?是否存在经济过热现象?
马仪(七届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要有一个比较高的发展速度,这是应该的,也是可能做到的。现在要注意抓住机遇,今后一个时期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达到百分之八到百分之九,这是有依据的。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提出有些地区或某些方面防止过热,也是应该重视的。 本报记者 白剑峰 皮树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