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从“下海”到出洋(下)——中信澳大利亚公司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3-24
第3版(经济)
专栏:

  从“下海”到出洋(下)
——中信澳大利亚公司见闻
本报记者 计泓赓
立春刚过,北京仍严寒料峭,南半球的墨尔本却是暑气未尽。站在全澳有名的ANZ银行总部大厦43层眺望,近处是风格各异的高层写字楼,间有浓荫覆盖的公园,远处是绿树环绕的别墅式住宅群和一片蓝色海洋。这一层的一半都是中信澳大利亚公司的办公室,好气派!这座由世界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大厦,每个窗户都是通天落地的大玻璃,当你刚跨入房间,就觉得特别开阔,首先吸引你的是窗外立体化的风景。站在落地大玻璃窗跟前,无遮无拦,墨尔本市就在你的脚下,大有如临高山之感。
办公室的大视野和海外投资业务的大视野交相辉映,是中信澳大利亚公司的一大特色。
最早和最大
“中信的海外投资起步早,敢啃硬果。”中央有关部委的一位同志说。
是的,1986年当市场经济姓“社”还是姓“资”尚在争议的时候,中信就不光在国内而且到国际大市场的大海中游泳去了。董事长荣毅仁考虑到,我国某些基础原材料会长期不足,而国土仅比我们少一点、人口只有1700万的澳大利亚,有色金属和其他矿产资源丰富,中澳经济有很大互补性,他们便与世界上最大的美国铝业公司、澳维多利亚州地方政府、澳大利亚基金会合作,参股于正在建设中的波特兰铝厂。中信注入资本一亿美元,占10%的股份,合资期为30年,是中资进入澳大利亚最早最大的公司,也可以说得上是当时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最大的一个项目,而且啃的是地地道道的硬骨头。
只要你到波特兰铝厂转上一转,你就会感到它气势非凡。
高架着的管道和传送带,从几公里远的深水港码头把煤和原辅材料源源不断直接输入厂里。
“这里在‘烤蛋糕’。”陪同我们参观的皮特先生戏谑地说。原来这是在焙烧一块块焦炭和其他东西混合而成的阳极块,作为进行铝电解时用。每块“蛋糕”一吨重。300米长、20米宽的焙烧车间看不到人,全用电脑控制。
主要车间电解厂房最为壮观了。一字儿横向摆开长长的电解槽,几乎一眼望不到头,102台槽子,近一公里长,全厂有4个这样的车间!天车上吊挂着的真空抬包,像一把倒悬的巨大铁壶,壶嘴直插槽内汲取金属铝液,然后送下一车间铸锭。
个个车间都是空中无烟尘,地面无杂物,废料回收也做得好,厂区内外绿草如茵,鲜花竞放。只有1.1万人口的波特兰镇居民对他们放心,鸟儿、羊儿、牛儿自由自在地生活着。难怪绿色和平组织说他们好话,联合国颁以环保奖。
这家目前世界上设备、技术最先进,用人最少的铝厂,年产铝33万吨,已成为中澳经济合作的象征。合资四方共同委托一家专门管理公司组织日常生产,四家各按投资比例提供原料,分担生产费用,分配产品自行销售,分别纳税。这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做法,投资者不陷入日常生产,可以集中精力抓重大决策和销售。由于法制健全和彼此合作得好,多驾马车各行其道,没有发生什么矛盾和撞击。
国际大视野
一亿美元的投资,国家并未拿出一分钱,也毋需提供担保。
香港一家报纸曾评论道:“充分运用先进的金融手段,基本上不必动用任何资金,均用融资筹集,创下了中国进行海外投资的先例。”美国摩根信托银行和日本东京银行也认为:“筹资方案太精明了。”
贷款由国际上12家银行提供,期限12年,还清本息后铝厂10%资产即归中信澳公司所有,可以说他们完全是负债经营。
外国银行家十分精明,借钱并不容易。那缘何如此“慷慨”呢?原来他们非常清楚波特兰铝厂是个好项目。这里有充足、廉价的电力,良好的深水港,西澳有丰富的铝土矿。铝厂是电老虎,炼一吨铝要1.5万千瓦时电左右,占成本的1/3,电是非常重要的。中信澳公司在作可行性研究时就估计到,如果国际市场铝价跌到使这个铝厂赔钱的话,那全世界约2/3的铝厂统统都要关门。事实也是如此,这两年国际市场铝价下跌,波特兰铝厂仍然赚钱。当然,外国银行家更看重的是中国和中信的金字招牌,重信用,愿意借钱给中信。
我驻澳使馆商务参赞郭逸民说,中信澳已被视为中国有代表性、有才干、熟悉国际业务的公司,现在不是他们还得起还不起贷款的问题,而是想提前还贷银行还不要,对此他也引以为自豪。他认为,中国要善于利用国际金融力量来弥补自己建设资金的不足。要学会有这种本事:一分钱做十分钱的生意,甚至做无本生意。另外一些有识之士也谈到,老牌的资本主义大公司没有不借债的,你能借到钱就说明你有本事,最有本事的人是永远拿别人的钱来办自己的事。
中信澳公司董事长秦晓是1991年才来澳任职的。临走时荣毅仁嘱咐:要很好研究如何充分利用澳大利亚资源优势为国内服务;注意培训专业人才;进一步和当地政府、企业建立良好关系,为长远发展打基础。荣毅仁的大视野由此可见一斑。秦晓说:“荣老板是中国的实业世家,在旧中国就经管过工业,他有理想,有抱负,能准确把握中国的特点,他两手都做:一手利用外资在国内发展工业;一手利用外资在海外投资。我认为,到海外资源丰富的国家与人合作发展我急需的原材料工业,是一种高级形式的进口替代。我们已向国内厂家提供铝氧、铝、罐材等金属材料,只要体制不牵扯,我们每年掌握的3万多吨铝可全部为国内所用。秦皇岛戴卡轮毂厂就用我们的铝。这不也是很好的进口替代吗?”
不错,资本无国界,利用外资不仅仅是引进外资,筹集海外资金去搞海外投资,也是利用外资;进口替代也不宜狭隘地理解为只能在国内进行,两者都要有国际大市场的观念。
偌大的公司只有13个人。7个外派人员好忙,以一顶几。中信澳公司现正利用自己的优势,由单一业务向多元化、跨国化方向发展,业务范围扩大至东南亚。澳大利亚消费品大部来自亚洲,今年将对纺织品、服装、鞋类进口逐步取消配额和降低关税,他们利用这发展贸易的大好时机,在墨尔本、悉尼与人合办或自办起贸易公司、时装公司,生意很火。人们认为中信澳是做铝业大买卖的,搞这些还不是游刃有余?中信澳的开拓者却说,国际市场并非都是风和日丽,有风险,有陷阱,只有敢于承担风险,能抓住机遇,增强自己抗风险能力,才能称得上是企业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