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瓦尔特与他的菩提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3-24
第7版(国际)
专栏:域外散记

  瓦尔特与他的菩提树
刘克清
我们在苏黎世的房东瓦尔特先生是典型的瑞士农民,家住市郊,周围的环境活像一幅油画——绿色的田野上有幢小白房,蜿蜒的道路伸向远方,山上的小溪不停地欢唱。这令人陶醉的景色,使我体会到为什么贝多芬能谱写出如此动听的《田园交响诗》。
清晨,推开窗户,我吮吸着田野的芬芳。一眼看见瓦尔特,我高兴地朝他打招呼:“早安!”
他笑着,亲切地招呼我过去。他把我们放进塑料袋中的垃圾倒了出来,并把玻璃、罐头盒、塑料制品及菜叶等杂物再分门别类放进不同的垃圾袋中,和蔼地向我解释:“瑞士国家小,处理垃圾的能力有限。为防止污染,节约能源,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并希望人们自觉地从各方面保护国家环境……”哦!我明白了,为什么瑞士被誉为“花园之国”。
我是歌剧演员,常对着田野高唱。一天,我正练唱舒伯特的《菩提树》,忽听到瓦尔特在我身后也动情地唱和起来。和谐的歌声,在田野上回荡。他告诉我,这首歌在瑞士德语区家喻户晓;对菩提树,他更有着特殊的感情。当他听我说从未见过菩提树时,立即引我朝房前走去。
在一片麦浪中,屹立着一棵菩提树的高大身影。走近了,更感到它是那样地挺拔、坚毅,就像这美丽的田园的守护神。风吹过来,茂密的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向人们讲述它所经历的沧桑……
60多年前,瓦尔特父母早逝。为了谋生,十几岁的他到了一户农家干活,一晃就是13年。虽然主人没付给他任何工钱,但最后却把自己曾用血汗浇注的这片土地的产权交给他。那天,他把一棵菩提树苗种在了地碑旁,以示纪念。如今,瓦尔特已过古稀之年,这里的地价似乎也随着菩提树的成长而高涨,简直是寸土寸金。前些年政府因兴建学校而征用了他的一块土地,一下就付给了他几百万法郎。可瓦尔特仍然粗茶淡饭,每天还是在田里劳动,仍旧开着那辆老“福特”,为客户送鸡蛋。直到现在,他家里用的还是那台60年代安装的闹钟式电话,当震耳的铃声响起时,我真担心附近学校的学生会误认为该下课了呢!
我们常和瓦尔特一起去购物。因为他总有附近哪家商店何时、何物降价的信息。与他一起,常能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一次回家路上,车快开到家时有段下坡路,瓦尔特便将汽车熄了火,让车自动滑行。他说,这样既省车又省油。可是刚滑不远,车停住了。我正猜想出了什么事,却见他指着路边一个可口可乐空罐对我说:“可以帮我拣上来吗?谢谢!”他对环境的自觉维护,使我深受启发。
在我告别苏黎世前的音乐会上,最后一首歌是《菩提树》。歌曲的前奏犹如清风把树叶吹得沙沙作响,菩提树那高大的身影重现在我前方,而身后,仿佛又响起了瓦尔特深情的歌声:门前水井旁边,有一棵菩提树,在它的浓荫下面,我做过无数甜梦。无论我欢乐忧伤,常在树下流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