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电影“下海”了孩子们看什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3-24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化长廊

  电影“下海”了
孩子们看什么?
向兵
“中国的儿童电影是一流的!”
这话不由你不信。在刚结束的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中国电影那真叫争脸,海峡两岸双获“金熊”,北影送去的《天堂回信》又一举夺得儿童故事片大奖。这可是中国儿童片在柏林“三连冠”!此前,童影厂的《哦,香雪》和《火焰山来的鼓手》,已先后在柏林获此殊荣。
若以获奖论成就,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厂长陈锦俶可有的说了。童影厂至今共拍影片50部,已有5部在国际上夺得10多项大奖,以致如今国际上举办大点的电影节,都要致函中国邀请童影厂“光临”。
中国儿童电影在国际上声誉鹊起,可在国内的日子并不好过。不是国家不重视,有关部门每年都要拿出上千万资金扶持各个厂拍儿童片,即使如今电影“下海”了,儿童片仍然是重点保护对象;更不是缺观众,中国两亿多少儿,哪个不爱看电影,如今家长都疼独生子,谁舍不得掏一点钱,让孩子进电影院高兴一回。可他们上哪儿看去呢?
有片子有观众,可偌大个中国却偏偏缺少孩子们看电影的地方。
这也不由得你不信。1992年童影和其他电影厂共拍出儿童故事片12部,而在全国数得着的某大城市的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只买了两部影片的拷贝,其中有一部还因为是他们本地拍摄的。儿童片的市场行情由此可见一斑。
诚然,放映儿童电影,票价低,影院收入少。但不能因此把板子打在电影发行放映单位身上。试想今日孩子们穷于应付功课,还得招架没完没了“钢琴”、“国画”等的“智力开发”,晚上好不容易闲一会儿,又有电视陪着,谁还有功夫让家长牵着走出家门看电影。当年一部《小铃铛》、《小兵张嘎》牵动亿万童心的事,如今压根儿就不要去想了!
如此说来,儿童电影还有必要拍吗?回答只能是肯定的。总不能让咱们的孩子在稀奇古怪的“变形金刚”、“圣斗士”们的嚣叫声中长大,在舶来品中汲取、继承民族文化吧。
中国儿童电影要生存、要发展,路在何方? 热心于儿童电影的童影厂负责人,再次把眼光投向了咱们的近邻日本。战后的日本,大量渲染暴力、色情的影片涌进影院。为了保护爱看电影的孩子们不受其影响,日本的教师工会和家长会发起“亲子电影运动”,自筹资金为孩子们拍摄培养民族精神、美好情操的影片送进学校放映。在民间的推进下,日本政府文部省也开始出资购买这些影片,并每年进行评选,从税收等方面引导制片业拍摄配合教学的好影片,同时在全国建立起往学校送片放映的视听材料馆,形成一个视听教育产品市场,从而导致电影企业都愿生产教育片,甚至出现了一些专拍教育片的私人电影企业。
其实,早在1984年童影厂的电影人们就已看出儿童片的真正市场和发展之路在学校。他们曾向上打报告提出让电影厂直接往学校供片,去年童影厂曾利用假期,将影片供给北京的几家少年宫,由他们组织小学生售票观看,结果场场爆满。接着童影厂又挑选一批影片译成维语录相带,送往新疆。新疆教育部门称这是解放40年来的“第一次壮举”,一次新闻发布会下来,就售出了1000多盘录相带。无奈当时电影发行体制的约束,这种发行上的“第二渠道”是不允许存在的。
如今的电影体制改革虽尚是初步的,但毕竟为儿童片的发行带来了一线生机。眼下,童影厂联系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与天津市教委、南开中学等单位发起“爱子影视教育促进会”,将优秀儿童影片纳入学校德育教育范畴,由“促进会”组织去学校放映。全国各地电化教育手段基本普及,不少中小学校拥有16毫米放映机,仅北京一地的中小学就有16毫米放映机800台。如果以这些放映机构成的放映点为影片发行对象,拍一部儿童故事片的成本,只需以1200元一个16毫米拷贝的低廉价格卖出500个,就可收回国家补贴每部儿童片数 十万元的成本。全国拥有放映机的中小学校至少在100万所以上,如果算上有录相机的学校,那数字就更大了。这是儿童电影潜在的庞大市场。
童影厂领导呼吁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伸出热情之手,推动中国儿童电影早日走进这一市场,让千百万孩子早日看到优秀的儿童影片,也让中国儿童电影早日建立起自我发展的市场机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