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辽宁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摆脱“东北现象”进行第二次创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3-25
第2版(两会专页)
专栏:答记者问

  辽宁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
摆脱“东北现象”进行第二次创业
●时间:三月二十四日上午十时●地点:“两会”新闻中心
●被采访人:岳岐峰、武迪生、薄熙来
答记者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对“东北现象”的议论曾经沸沸扬扬,请问辽宁作为工业大省是否摆脱了“东北现象”?
岳岐峰(辽宁省省长):“东北现象”是新闻界关注的问题。近两年,特别是去年,辽宁改革力度加大,开放进一步扩大,经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经济效益回升。“东北现象”正在消除,当然还没有根本消除。
本报记者:辽宁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集中的地区,沈阳更是如此,请问沈阳大中型企业的现状如何?
武迪生(沈阳市市长):经济发展加快,开放扩大给沈阳提供了机遇。一九九二年与上年相比,沈阳市大中型企业亏损下降百分之二十二,利税总额增长百分之二十八,劳动生产率增长百分之二十三,大中型企业已经显示了活力。沈阳进一步搞活大中型企业主要有这样几个措施:一是政企分开、下放企业应得的权利;二是为让企业放下包袱,加快建立社会保障机制;三是培育完善包括生产资料市场在内的市场体系。
新华社记者:曾经有这样的说法,东北爱提口号。如果辽宁提出的第二次创业不仅仅是口号,请问它的实质意义是什么?
岳岐峰:辽宁提出第二次创业,这不仅仅是口号,而是有明确内涵、目标、措施的。五十年代建设起工业基地是辽宁的第一次创业,目前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就是第二次创业。这次创业要完成的任务是: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放水养鱼”、休养生息政策,调整搞活,完成改造;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包括发展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第三产业等,改变辽宁高投入、低产出,出大力、赚小钱,捧着金碗要饭吃的状况。
台湾联合报记者:辽宁希望张学良将军回来,请问希望什么时间回来?
岳岐峰:借今天这个机会,告诉大家一个消息。辽宁已将东北工学院恢复东北大学校名,并请张学良将军为东北大学题写了校名。张学良将军的旧居也修葺一新。他愿意什么时候回来看看,辽宁都将热诚地欢迎。
台湾中央日报记者:来辽宁投资的台商是否很多,有什么特色?
薄熙来(大连市市长):台商在大连投资呈发展趋势,每年来的客商人数增加一倍,项目也增加很快,有单项的,也有综合性的;有工业项目,也有第三产业项目。
国际广播电台记者:辽宁同韩国、日本、俄罗斯的经贸关系如何?
薄熙来:大连地处东北亚经济圈比较中心的位置,我们十分愿意发展与东北亚地区的经贸关系。日商在大连投资十分活跃,不仅项目集中,而且技术水平较高。与韩国、俄罗斯的经贸关系也有发展。大连已有飞往日本东京、福冈的航线,还要开辟到汉城、莫斯科等地的航线。
中央电视台记者:沈阳有偿转让太原街土地,是否表明沈阳下决心进一步扩大开放?
武迪生:是这样的。沈阳的太原街相当于北京的王府井。这么繁华的地区有偿转让给外商进行改造,会起很大的作用。沈阳是一、二产业集中的城市,需要大力发展三产。
本报记者皮树义赖仁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