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贴近现实生活突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人民大学改进马克思主义教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3-25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贴近现实生活突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人民大学改进马克思主义教学
本报讯中国人民大学通过深化改革得到加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其贴近现实生活、突出体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学内容和趋于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受到重视和欢迎。
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这所大学培养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传统基础性工作。在加大改革力度的进程中,校领导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应当根据社会生活的变化,按照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要求改进教学。有关教学人员充分认识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学生的重大职责,并结合各自专业特点,从这一理论的形成过程、基本内容、世界观方法论基础、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方位等不同角度,启发学生认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系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分析”、“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分析”三门新课,取代了《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教学的新局面。中共党史系向全校开出的“邓小平生平与思想研究”选修课也颇受好评。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改革中,教学人员在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明确历史必由之路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分析研究改革开放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情况、新经验、新课题,帮助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课程的现实感和说服力大大增强。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当代国际社会结构、国际格局的演变发展,介绍我国对外政策原则,课程内容体系新,时代感强,300余人的大课堂常常座无虚席。这个专业也成为重点发展的本科专业。
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中国人民大学加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少数以培养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师资为目标的专业缓招本科生而向培养研究生发展。国际共运、科学社会主义两个专业目前已向着重培养研究生方面过渡,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已达30余人。(李梦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