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为经济发展趋利避害气象部门加紧培育科技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3-25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为经济发展趋利避害
气象部门加紧培育科技市场
本报北京3月23日讯记者谢联辉报道:我国气象科技服务领域已经发展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建筑、林业、水利、环境保护等100多个行业和部门,同10多万个用户签订了气象信息、气象科技服务合同,一些高科技产品如图形图像数据库、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计算机软件正在向其他部门转让,并逐步向商品化发展。这是记者在国家气象局为世界气象日举行的座谈会上获悉的。
今天是世界气象日,今年选择的纪念主题是人们都关心的“气象与技术转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气象部门一直重视技术转让工作,先后引进、吸收、开发了一大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平的装备,初步建成了比较现代化的大气探测、通信、天气预报警报、资料加工处理和气象服务5大业务系统,还自行设计、制造和成功地发射了两颗“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能够自己研制、发射和组织运行、管理气象卫星的国家之一。
随着气象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气象部门改变了在技术转让中“只进不出”的状况,已与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和交流关系,每年向世界气象组织自愿合作计划的捐款由1977年的2万元增加到1992年的110万元人民币和4万美元,并向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4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气象技术和装备的援助。
近几年,气象部门广泛开展公益服务、决策服务和专业有偿服务,多方面加强气象科技向社会辐射的能力,并产生显著效益。据专家估计,气象服务为国民经济各部门趋利避害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气象事业投资的15至20倍。尤为可喜的是,通过大力发展专业有偿服务和多种经营,气象部门建立起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经济实体,加速逐步形成和培育气象科技市场,有力地促进气象科技信息和成果商品化、产业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