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罗布林卡的帐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3-25
第5版(文学作品)
专栏:中国匹克杯精短散文

  罗布林卡的帐篷
汤世杰
那座建于两个世纪前的著名林卡,是确有几处像宫殿的;而作为昔日贵族的避暑夏宫,又仿佛一些荒唐旧梦的遗址。梦尽管荒唐,园子却筑得辉煌又牢实。寻常人是无以问津的,似乎是历史执意把自己永远关在门外。然而,时间之河却硬是撞开了朱门高墙的神秘森严,让往日只能远远觑它一眼的人们,得以大摇大摆地走进当年不属于他们的显赫,去评说世事的变迁。
适逢雪顿节,林卡密密的树林里,一夜间搭起千百个帐篷,熙熙攘攘,如同高原草甸上竞相开放的鲜花。
最多的,当数普通藏民随意搭起的帐篷。那许是世上最为潇洒简捷的构建:一家一户,老少亲朋,寻一块草坪干净、四周有树的空地,用几块花布团转一围,再上扯一面顶篷,下铺几方“卡垫”,一个帐篷就搭成了。那无非是一个“据点”,人则进进出出,在林卡里四处走走,看看藏戏,逛逛集市;回来便随坐随卧,渴了饿了,或不渴不饿,都要从暖瓶里斟一碗热腾腾的酥油茶,美滋滋地喝得发响。绕树而围的花布边篷,本就半遮半掩,阳光一照,几近透明,就映出些人影,飞出些笑声,令过路的人生出些美丽的遐想。回头看,那些牵扯起平常人家帐篷的园树,株株笔立无语,却似见当年贵族马缰绳的勒痕犹在。
生活早已在摒弃简陋。一家一户的帐篷,自然也有十分讲究的。或是本地定制的家用帐篷,以大幅厚实的白布缝成,缀以各色彩布镶拼的传统图案,潇洒虽不及那种临时搭的,却显出几许典雅和温馨。有的又在整个帐篷之上,再平拉一块篷布,使帐篷成为博士帽的造型,不仅别致,还免去了帐篷里或闷热或遭雨淋的可能。另一种颇算得上新潮了,据说是从国外进来的,售价不低,却小巧精致,或全红或净黄,圆圆胖胖的,艳丽得像郁金香的花朵——本地人叫它们情侣帐篷,一言其小,一言其多,为青年情侣专有。那里面的浪漫,想是迷人的。
这些年,传统的雪顿节已注进新意,不再仅仅是欢庆丰收,享受收获后的消闲宁静。节日期间,各部门各单位或为款待远道客人,或让外国旅游者观光,甚至做生意,搞交流,都要在林卡里搭一个帐篷。这样的帐篷占地甚宽,气派十足,常把十数株古老遒劲的园树和大片明灿灿的阳光围进来,作为临时庭园的装点;有的足可容纳一、二百人在里面吃自助餐,跳舞、联欢;让人想起高原上那些深邃明亮的峡谷,开阔坦荡的草甸,想起藏民族的旷达豪爽和好客。远远看去,不管顶篷、边篷,都绣有象征吉祥如意的精美图案,帐篷四周,从一株株园树上垂挂下来的巨幅绣花锦幅,迎风摇曳飘展,加之林间雾霭飞动,阳光变幻闪烁,便恍然如同仙境。其雍容华贵,其风韵气度,比起当年贵族的矫揉造作来,真不可同日而语。
雪顿节期间住帐篷,大约是藏民族对先民游牧生活遥远的回忆吧,又未必不是对明天的斑斓梦想呢?节日帐篷里的喧笑,恰似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汹涌水流的回声,也散发出高原雄山险峰蒸腾的热力和青稞酒酥油茶醉人的香气。帐篷让人与土地更亲,也与天空更近了。如花盛开的帐篷,就像一些沉实、美丽、新鲜的梦,在天地间浮动着,舒展着……
罗布林卡里,是有过一些旧梦的。当我从那些旧梦边擦身而过时,分明听到了历史的笑声,眼前升起的,是属于这个季节的色彩,这个民族的梦幻。
(作者单位:云南省作家协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