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乡镇企业家代表答记者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3-29
第4版(要闻)
专栏:答记者问

  乡镇企业家代表答记者问
●时间:3月28日上午10时
●地点:北京国际饭店“两会”新闻中心
●被采访人:吴仁宝 仉振亮 朱重庆 卢志民
农民日报记者:有两个问题:一、乡镇企业怎样迎接“复关”的挑战?二、东部的乡镇企业如何同西部联系、协调发展?
朱重庆(浙江省萧山市航民实业公司总经理):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与世界经济接轨,这是好事。当然,“复关”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目前乡镇企业也在积极作准备。具体地说,就是加快进行企业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的档次,提高企业的素质,走高科技、高速度、高效益的路子。同时要了解国际市场的基本准则,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加快中西部乡镇企业发展,是一个好决策。农村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来自乡镇企业。发展乡镇企业,受到地理环境、交通、通信条件的影响。浙江也存在东部沿海地区同西部山区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总的说来,东部经济发展了,乡镇企业发展了,肯定对西部有利。本公司已在辽宁海城、河南郑州搞联营企业,既帮助当地发展生产,也为自身产品找市场。但无论从哪方面看,关键还要靠自力更生。
海峡之声广播电台记者:乡镇企业在抓物质文明的同时,是如何抓精神文明建设的?
吴仁宝(江苏省江阴市华西实业总公司总经理):多年来,华西村联系国情、村情、民情,向全体村民进行爱党爱国爱华西、爱亲爱友爱自己的“六爱”教育,学习法律、法规。现在,全村无一人赌博,基本无刑事犯罪。对干部则要求“三正”:办事认真、处事公正、经营廉正,不断提高政策水平、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华西村还先后投资500多万元用于完善文化设施和改善办学条件。
金融时报记者:作为乡镇企业家,对金融体制改革有何希望?
卢志民(吉林省四平市红嘴子农工商联合总公司经理):乡镇企业是在中华大地上诞生的新事物,靠的是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由小到大,滚雪球式发展、积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有助于乡镇企业的发展。
天津工人报记者:在发展乡镇企业时如何处理发展工商业和农业的关系?企业发展规划中要建大量厂房,会不会过多占用耕地,影响农业生产?
卢志民:这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1978年前,我们那里人均收入38元,是远近闻名的“穷棒子窝”,农民负担很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创办了农工商综合经营的公司,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农民平均的工资比乡镇企业的工人工资高30元左右,稳定了农民队伍。随着农村工业化、农村现代化、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四平红嘴子的很多方面已超过城市,过去一家一户的小院已被集中规划建设的高层楼房所代替,腾出的土地可用于厂房建设。
仉振亮(北京市房山区窦店村党支部书记、联社社长):窦店14年来是这样处理工农业关系的:农业实行全过程机械化。现在,只有6%的村民务农,一年劳动7个月,所得比其他行业一个劳动力多1000余元,农民队伍稳定。还有,以工补农,全村每年拿出30万元置办农业机械设备,兴修农田水利,同时给超产农户以奖励。
朱重庆:浙江人多地少,发展工业、抓好生产建设时应注意这个问题:宁愿多花钱,尽量少占地。
仉振亮:我们发展乡镇企业建房时规定“禁止一层,限制二层,发展高层”,这样就腾出2000多亩地发展工业。
 本报记者 杜英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