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小杂货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3-29
第7版(国际)
专栏:域外散记

  小杂货店
方成
我少小离家,在北京读高中时,继承祖父在美国旧金山事业的伯父,年老独自返回广东中山县故乡。他曾托人带一枝钢笔(那时叫做自来水笔)送给我。在他去世之前,出生在美国的他的儿子——我的堂兄也曾回过家乡一次,但我都不曾见过。直到1979年夏天,堂妹从美国来北京时,我才初次见到远在异邦的亲属,那时我们都已年届花甲了。听她说,祖父在旧金山附近矿区开的杂货小店至今还在,但已经卖出多年。后来我看到1983年5月29日的美国萨克拉门托市《蜜蜂报》的一则报道,上面登载了这爿小店的照片。店名依旧,用的还是祖父的长孙,也就是我的大哥的名字,叫孙顺和公司。该报并介绍说,那一带矿区曾遭大火,仅存的建筑物只两所,那小店是其中之一。地点在早年加州第二大城市、华人称“二埠”的萨克拉门托市南边不远的考特维利小镇里,离旧金山也不远。
去年8月,我应邀去费城开会,趁机去探望亲友。在旧金山和萨克拉门托见到堂兄和三位堂姊妹。然后友人张荣善开车带我去考特维利。堂兄告诉说,那爿小店在1924年卖出。我二哥在40年代曾去看过,说小店新主是位美国老太太。如今我去看时,店主是位名叫丹奈的中年男士。他热情地接待我们到店里参观。这位店主仍做杂货生意。我一眼看到,我祖父和伯父当年的照片都镶在大镜框里,高挂在墙上。此外还陈列着一些旧时的用具、帐簿和单据等等。帐簿厚厚的,封面写着“光绪十八年立”几个字。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久久地望着祖先的这些遗物。小店建于1850年,在美国已算是历史遗迹了。我感到难得的是,70多年来,虽几经易主,小店和遗物竟被原封保存得这么完好,连当年的域外原主也受惠成为纪念的历史人物。在旧金山一带开发初期,便有许多华侨在那里辛勤劳作,和当地居民友好相处。对华人遗迹的珍存,无疑出自对历史的珍视和有着情感上的怀念。就在小店所在的路边,我看到路牌上的路名,正是我伯父的英文名字Kow。这个小镇里还有个小博物馆,我看到里面陈列的,除了采金矿工们的生活用品和工具外,还有许多华人的遗物,其中也有我祖父和伯父的照片,上面都写着名字。
不仅在考特维利,在我们去时路过的另一小镇乐居,也发现那里有个小博物馆,里面展出的全是华人遗物。原来这里是当年华人聚居的地方。从墙上所挂的照片中,看到附近三镇华人欢迎蔡廷锴将军的合影。我堂侄指给我看他的母亲就在欢迎的学生队伍中,那时她才十几岁。镜框里有一封蔡将军的感谢信,信中写着一段“抗敌救国箴言”——“抗要实力,责己为宜。敌货勿用,俭德自持。救要真心,做人为基。廉耻先立,信义归依。大公无私,勿争意气。合群办事,勿乱是非。任怨任劳,负责不辞。让功让贤,成功可期。”信后署:“民24年元旦书于金门”。
广东中山市(前香山县)有不少人侨居美国。我们村子里就有很多“金山客”,许多家里可见墙上贴有“金山顺利”“金山大吉”之类红纸金字的吉祥字条。这次在美国西岸我见到本村的人就有10位。
我的堂兄姊妹们对他们度过童年时光的小店是不忘情的,不时驱车前去看望,几番流连。去年他们一大家20多人还特地到那里和新店主一起欢聚。他们来信告诉我,“明年还要再去”。
早年间,中国人漂洋过海来到这片尚待开发的土地,那真是胼手胝足,千辛万苦。他们和当地居民相处和睦,共同协作,为美国早期的开拓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美国开发史上记载着曾在这里流过大量血汗的一批批中国劳动者的业绩,当地居民也深深地怀念他们之间历代相处的情谊。我想,这爿小杂货店历经百多年,数易其主而仍保持原貌和保存着我先人的遗迹,正是这种情谊具体、生动的体现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