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说说“答记者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3-28
第5版(两会专页)
专栏:采访札记

  说说“答记者问”
本报记者温红彦
记者在同“两会”新闻中心工作人员攀谈中了解到,今年“两会”的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数量增加,质量也大有提高。到记者发稿时为止已开了17场。过去开“两会”,有的单位对记者招待会不很积极。现在不同了,“两会”还没开幕,各省市纷纷找到新闻中心,希望与大众传媒广泛接触。
这不能不说是改革开放的体现,是“抓住机遇”的具体行动。从坐在主席台上的被采访者的眼神中不难看出,他们不再怕问,而是盼着台下多问。对着那些连接世界的摄像机、近在唇边的话筒、飞快记录的笔,谁肯坐失良机呢?新闻中心的同志告诉记者:“十几天来,在新闻发布会和记者招待会上,没有一位被采访的代表、委员说过‘无可奉告’”。
作为“两会”记者,对1400多位同行们的工作热情更有切身体会。记者招待会上,大家不仅竞相提问,而且思路很宽,对经济领域的问题十分敏感。据新闻中心粗略统计,所提的经济方面的问题占总数的60%—70%。尤其是200多位外国记者,他们对华关注的目光已不再停留于沿海城市,而更多地投向内地和西北部。记者还从新闻中心了解到,海外的记者通过中心单独进行的采访比发布会、招待会多得多。中心现在已收到的单独采访申请单就达400多份。
这两方面都说明,“两会”越来越开放,中国越来越自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