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可可里之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13
第8版(副刊)
专栏: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

  可可里之恋
杨景民
地名有些别致,还有点洋味,可人却那么质朴、真诚,这一印象是我刚到可可里就有的。
60年代末,为修一条急造公路,我们工兵团来到这里。不通公路,无疑此处是较闭塞落后的。可很奇怪,这里每个人都会对你喊一句:“毛主席赤洛顿巴秀(万岁)!”那时这里没有建立人民公社,就叫乡。不管是农民、牧民,甚至是为数不多的渔民(当然未下河先要祭河神了),见到我们这些“金玛米(解放军)”,总要把你请到他家去喝青稞酒或酥油茶,尽管这里偏僻,可因民主改革的胜利,农奴制消亡,人有了自由,有了田可耕牧可放鱼捕鱼,个个脸上都有了春风。他们知道谁给他们的是狂雪,谁给他们的是阳光。那里有我很多熟悉的面孔。
公路修好了,我们团给当地援建的一个小水电站也修好了,部队便离开了可可里。再后,我又被调到成都军区。这次陪几位从未进过西藏的部队作家采访,又来到这里。我既有贺敬之先生回延安时的那种喜悦感,又有些担忧,一些到过西藏的人说那里有车匪路霸,可可里也有。唯一能避灾的,就是胸佩一枚毛主席像章,或打一张毛主席肖像。
可是,到了可可里段竟还真的遇到了拦路者。不过他们不是路霸,而是检查我们车上有无禁猎的藏区动物。也巧,检查者之一,正是当年修路时我认识的白玛乡长。这可不得了,非得下车去可可里村喝青稞酒不行。于是,便来到白玛家。可可里已大变,除了我们当年修的发电站还依稀未改,首先是一家家漂亮崭新的木楼房映入眼帘,田野有人唱山歌,村街回荡着西藏民族摇滚的音符。一切都很新鲜。吃、穿问题早解决了,还有香烟待人,成箱的红烧牛肉罐头储存,基本上家家都有录音机,七、八家有了彩电。年轻人爱时尚,好多小伙蓄胡子、穿牛仔衣裤。白玛的汉语很好;由于改革开放,在国外的姐姐回来过,所以还学会几句英语。这里不光有林木、鱼类、畜牧,那林中山珍、药材现在可是卖大价的,日子能不越来越好!听了我在内地的顾虑,白玛笑笑,说这儿是有过路霸车匪,但极少,他们也打击那些坏人。倒是现在很多人胡乱伐木、狩猎、挖药,所以他们按要求也就设了路障检查。说到好日子,白玛言必称毛主席。他握着我的手说毛主席永远是藏族人民的大恩人、金菩萨。
“毛主席他老人家身体可还安泰?”白玛的老阿爸,70多岁了但身板还硬朗,把几个林芝黄元帅苹果祭到神龛中毛主席像下,关切地问道。我正在踌躇,白玛却朗声答道:“毛主席亚古嘟(很好)!”老人的脸立即舒展开了,欣然自语:“突几起(谢谢)!毛主席赤洛顿巴秀!”我忽然看到,那神龛上,竟还是当年那张已有了些发黄的毛主席像。老阿爸皮衣上别着的也是当年我们团送给村里群众的毛主席像章,这样的像章我们当中很多人已经没有了……
酒喝得多了些。当晚我们在可可里住下,我怎么也睡不着。我曾走遍西藏,也曾留心过对前、后藏区文化、宗教的比较,最令人感叹的还是藏胞情感的真挚,珠峰白雪般的纯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