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阅读
  • 0回复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4-06
第1版(要闻)
专栏:社论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原则批准了国务院的机构改革方案,会后将抓紧组织实施。地方各级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在报上级政府批准后,也将陆续组织实施。从此,三年内基本完成机构改革、精兵简政的任务,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这是我国国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搞好这项工作,必将为我国未来发展提供巨大的动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紧迫任务,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各方面事业的发展,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生活的日益复杂,特别是随着15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体制和机构已暴露出明显的弊端,不仅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要求,而且在许多方面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我们的政府机关机构臃肿、层次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已达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如果不下决心进行机构改革、精兵简政,那么转变政府职能,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培育和发展市场等等,都有落空的危险,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就会障碍重重。同时,不精兵简政,臃肿的机构容易成为滋生官僚主义的温床,我们的财政和社会负担也难以承受。企业界、经济界和广大群众对此早有强烈呼吁。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大力推行政府机构改革,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也是我国改革深化的必然抉择。我们要拿出巨大的决心和勇气把这场改革搞好。
我国这次机构改革的最大特点,就是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改革的目标是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按照政企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改革的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过去曾进行过多次机构改革,但是未能解决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囿于当时思想理论的束缚,未能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因而也未能真正实现转变政府职能。如果不以转变职能为重点,不仅机构和人员减不下来,而且即使换了牌子,还会继续执行高度集中的行政职能。这次机构改革一开始,指导思想就很明确。按照这个指导思想,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重点,是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督部门,强化社会管理职能部门,一部分专业经济部门转变为行业管理机构或经济实体,某些还不能取消的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部门则要大力精简内设机构,减少人员,不再直接管理企业。这将有利于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于“宏观管住,微观放开”的要求。
这次机构改革涉及面广,将要触动原有体制下长期形成的权力及利益格局,任务复杂而艰巨。工作进展如何,直接关系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历史经验证明,凡是涉及到全局性的问题和直接涉及到人们切身利益的问题,要格外慎重对待。因此,我们一定要坚决贯彻中央的方针,统筹规划,精心组织,上下结合,分步实施。在新旧体制交替的过程中,原有的体制还会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发生作用。我们应审慎区别哪些是维持正常的社会和经济运行所必需的,哪些是与当前改革的目标相背离的。有的地方出现的利用手中的行政权力为个人或小团体牟取私利、假借转换机制搞“翻牌公司”等现象,与改革精神不符,必须坚决制止。在机构改革中,人员思想容易产生波动,我们必须耐心细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干部职工从大局出发,加强纪律观念,积极投身改革。不允许借改革之机突击提干,侵吞国家资财,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予以纠正,追回损失。在新旧机构交接工作过程中,所有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都要坚守岗位,努力工作,决不能延误为企业和群众办事。能否妥善安排富余人员,是机构改革成败的关键之一。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搞好人员分流,使机关工作人员人尽其才,各得其所,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继续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机构改革是整个改革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搞好这项改革,将会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原有的各种弊端得到相当程度的克服,社会生产力得到新的解放。我们完全可以预期,在突破了这道关隘之后,我国的改革和建设的大潮将会更加奔腾向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