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维吾尔族民间音乐家卡思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7-05
第3版()
专栏:

维吾尔族民间音乐家卡思木
杜鹏程 王立忱
喀什噶尔城是我国古代东西交通的孔道,文化交流的桥梁。这座祖国边疆的古城,至今仍是新疆南部维吾尔族人民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
我们在这里访问了维吾尔族著名的音乐家卡思木。他是一位六十八岁鬓发斑白的老人,是维吾尔族古典音乐艺术的优秀的继承者之一。
卡思木世代居住在喀什噶尔城,生长在一个音乐气氛浓厚的家庭里。他十四岁就开始了音乐生涯,跟随父亲和新疆有名的艺人,学习维吾尔族历代在民间流传的古典音乐。他走遍了南疆的城市和乡村,他虽然不识字,但是凭着自己对音乐的喜爱和勤学苦练,积累了无数的曲调和歌词。南疆各地人民,都热爱这位老艺人。他每到一处,消息传出后,几十里以外的人,都赶来听他的弹唱。
卡思木在音乐上最出色的表现,是他能够全部弹奏和歌唱维吾尔族最著名的十二部玛卡姆曲。十二部玛卡姆,是维吾尔族音乐中曲调最复杂、内容最丰富的古典音乐。据说,百年前,在喀什噶尔一带,维吾尔族人民中有很多人都能全部弹唱这支乐曲,后来有些部分慢慢失传,只是片断地流传在民间。目前全疆只发现几个人能全部弹唱,一个是莎车的七十三岁的著名艺人吐尔的;一个就是卡思木。
当我们访问卡思木时,他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十二部玛卡姆曲的内容和历史。卡思木说:十二部玛卡姆,是新疆人民音乐的宝藏。这部乐曲共分十二部大曲,其中包括一百六十七个小曲,如果从头到尾全部演奏一次,要十九个小时,分开演奏,每部要演奏两小时。十二部玛卡姆曲从内容上讲,可分作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穷拉克曼”,是五百年前的大诗人那瓦依记载的;第二部分是“达斯坦”,是民间大艺人伯艾坑波儿作曲,歌词是四百年前的玉素甫和阿尼买提兄弟两人作的;第三部分是“莫希来甫”,曲词是三百年前著名艺人莫希来甫所作,故曲词冠以人名。十二部玛卡姆,有描述宗教事迹的,有描述古代战争的,有描述劳动人民斗争的,有描写人民痛苦和爱情生活的;从格调上说,有雄壮热烈的,有轻松愉快的等等。十二部玛卡姆是历代爱好音乐的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他们不断以自己新的创作补充丰富了这个伟大的作品,再加上音乐家的采集、整理和加工,才有了现在这样完整的艺术形态。
当卡思木谈到他在旧社会的遭遇和在新社会的生活时,饱经风霜的脸微微抽动,两眼湿润。他说:当我从十四岁开始音乐生活时起,到一九四九年新疆人民获得解放为止,五十多年的岁月中,饥饿和穷困像影子一样追随着我。过去,我流浪在南疆各地,当人家结婚时,我给人家弹弹唱唱,混一碗饭吃;有时在那些荒漠的地方,忍受着饥饿,独自个儿边走、边唱。走累了,就随便躺在戈壁上或草滩上,枕着乐器,熬过那风沙满天的漫长黑夜。后来我常想:我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生命的火已不会燃烧很久了,也许十二部玛卡姆要失传了。新疆解放后,我再不忍饥受饿了,我参加了歌舞团,变得年青了。一九五○年人民政府把我请到迪化,在迪化的七十五天生活中,很多汉族的艺术家和我研究十二部玛卡姆,他们经常向我说:这是祖国文化的财富,希望我们共同把它保存下来。后来新疆省人民政府文化事业管理处,把十二部玛卡姆作了录音,现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派了专家正在整理研究。这件事在我们新疆各族人民中,盛传一时。有许多民间艺人和我谈起这件事,都说: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才使我们维吾尔族的文化艺术永生!
卡思木和他的助手们,热情地为我们这远道而来的客人,演奏了十二部玛卡姆的一部分。卡思木的一位助手敲着“达泼”(皮鼓),另一个助手弹着“羌”(这是有四十八根弦的琴),他弹着“沙塔”(形似三弦有十二根弦)。他们奏了一个序曲以后,就同声歌唱起来。在各种弦乐声音中,有时像万马奔腾、兵器相击;有时像鸟鸣山林,泉水轻流;有时像风卷戈壁,驼铃叮当。在弹唱间歇时,我发现有三、四百人拥挤在楼下倾听,其中有青年人,有小孩,也有胡须苍白的老人。他们被音乐声吸引住了,当他们再次演奏时,听众都随着那轻松愉快而节奏明显的音乐声翩翩起舞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