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三峡坝区文物大规模抢救性发掘初战告捷 中堡岛发现地下“中国通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14
第4版(要闻)
专栏:

  三峡坝区文物大规模抢救性发掘初战告捷
 中堡岛发现地下“中国通史”
新华社宜昌12月13日电(记者施勇峰)长江三峡工程坝区文物大规模抢救性发掘初战告捷。今年4月到11月的8个月里,考古工作者在三峡大坝坝址所在地中堡岛上完成了1900多平方米面积的发掘工作,获得了一系列极为重要的考古新发现。
国家文物局组织的试掘表明,三峡坝址中堡岛上有内容极为丰富的古文化遗存,遗存中有距今6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文化遗存,以及夏、商、周、秦、汉、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古文化遗存,整个遗址面积达0.75平方公里,文化层堆积厚度达3.5米,共有13个叠压关系十分清楚的文化递次,这同我国历史学的断代完全吻合。这种文化系列没有缺环的古遗迹,在国内已发掘的遗址中极为罕见,考古学家称中堡岛的遗存是一部埋在地下的“中国通史”。
随着长江三峡工程前期准备工程的全面展开,三峡坝区文物的抢救工作十分紧迫。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制定了抢救性发掘方案,由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著名考古学家黄景略任总领队,集中全国10多个省市的考古骨干在中堡岛展开发掘工作。到12月初,中堡岛遗址共出土原始社会至明清时期的陶片、瓷片10多万片,石器3000多件。其中可复原的陶器、瓷器2000多件。发掘出来的古墓葬、灰坑、房屋等各种遗迹达200多个。
据参加发掘工作的考古专家、宜昌博物馆馆长高应勤研究员介绍,这次中堡岛上大规模抢救性发掘的最重要收获,是在这里发掘出23个原始社会器物坑。坑内有陶器、石器、玉器等各类器物1000多件,陶片、瓷片约10万余片。在这些器物中,陶器有陶豆、陶罐、盂形器、壶形器、碗、盘、杯等原始生活器皿;石器中有石斧、石锛、石凿等原始生产工具,其中有一件融打制、磨制、琢制于一体的石钺,加工十分精致,为罕见的石器珍品;玉器中有形体规整、制作精细、钻孔工艺水平很高的玉璜、玉环、玉镯等装饰品。考古专家们还发现,这些器物坑中的器物大多分层放置,其分层、存放位置和器物方向,器类以及器物组合等均有规律可循,如玉器大多置放一侧,石器大多放置在一起,且方向一致。这些规律和特点都为研究三峡地区乃至长江流域原始文化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此外,器物坑中还出现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性质的器物同出一坑的现象,引起考古专家的极大兴趣。专家们认为,中堡岛上发现的这批器物坑无论就其规模、形制,还是所置各类器物的规律,在长江三峡地区乃至整个长江流域都是首次发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