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革新开放中的老挝——访老纪行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4-08
第6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革新开放中的老挝
  ——访老纪行之一
  人民日报代表团
三月初,应老挝《人民报》的邀请,《人民日报》代表团对老挝进行了友好访问。一踏上老挝的国土,便被一种恬静、安宁的气氛所包围。那里天高云淡,草木茂盛,空气清新,到处是一派田园风光。但在参观访问一周后,我们深切感到,一股革新、开放,追赶时代步伐的热流,正在这片宁静的国土上涌动,革新开放中的老挝在前进。
老挝自一九八六年实行革新开放政策以来,至今已进入第七个年头。今年二月老挝人民革命党召开了六中全会和第三届国民议会首次会议,两次会议的一项中心任务就是加速完成由自然、半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转变。这是访问期间主人经常提到的一个话题。
老挝以农业为本,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二,近年来,家庭经营的承包政策取得了明显效益。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全面发展农业的计划,又称“开发建设模范农村计划”,现已确定了一些试验点,由政府出面争取国际合作,兴修公路、电站、水利,并在人口聚居区建住宅、市场、学校、医院等,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老挝工业基础较为薄弱,现代化工业很少。在国营企业领域,继革新之初的转变经营机制,到现在的转变所有权,老挝的工业企业正在向私营、公私合营或股份经营转变。截至一九九二年六月,老挝中央各部所属的一百五十多家工厂企业,约有三分之一以上实行了“私营化”。
老挝的革新开放政策,对国营企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参观了万象市南郊的老挝啤酒公司。据公司行政、人事经理丰西沙德纳介绍,该啤酒厂是一九七三年由法国和老挝合建的,一九七五年老挝解放后政府赎买回来,成为国营企业。一九八八年转变经营机制后,改称老挝啤酒公司。公司的“老虎”牌啤酒,每天生产四千箱,占国内市场的百分之九十五。公司的经济效益相当不错,近年来每年都完成或超额完成上缴国家的税利任务,职工的收入和福利年年提高。一九八八年公司实行了经营机制转变,由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过去由国家统管的原材料进口权、人事权、市场开发及价格调整,现在都由公司自行决定。
在访问日程的闲暇,我们还在万象市和占巴塞省会巴色市参观了两家商场。商场外边四周,是摆满各种农副水产品的集贸市场;商场里各种进口的日用百货、服装、化妆品、家用电器及老挝当地的纺织品、手工艺品,琳琅满目。万象市最大商场的二楼,是清一色的金银饰品柜台,数十个柜台上满满当当地陈列着各种款式的金银饰品及老挝传统的银制餐具,不少顾客在选购。这些柜台都是个体户经营,大都是夫妻店。望着那一个紧接一个的柜台,我们不由惊叹万象市有如此集中、如此活跃的金银饰品市场。
吸引外资是老挝革新开放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据统计,在一九八八年至一九九二年的五年间,已有二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在老挝注册投资,投资项目共二百八十项,资金总计四点九亿多美元,其中有协议经营、合资企业、独资企业等多种形式。为解除外国投资者的疑虑,老挝政府于一九八八年七月及时公布了《外国在老挝投资法》,一九八九年三月又公布了“投资法实施细则”,对外来投资予以法律保护,使得外商投资日益踊跃。
随着老挝革新开放的深入、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老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都深切意识到解决交通问题迫在眉睫。老挝全国重要城市间,主要靠规模有限的国内航空线维系,首都及地方多数公路年久失修,不解决交通运输,将难以维持顺畅的经济运转。在万象市东郊的一处工地上,一座由澳大利亚援助、由老、澳、泰三国合建的大桥正在湄公河上崛起,河中间数座跨度一百多米的高大桥墩巍然挺立;远处,两队老挝民工正在传递着修筑防护堤的石块。不难想象,大桥建成后将给老挝的经济发展和两岸的老、泰边民带来怎样的便利。(附图片)
  图为正在建设中的湄公河大桥。
本报记者 李济国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