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被车祸“撞”上发明之路——记江都长江无线电厂厂长刘发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4-09
第2版(经济)
专栏:

  被车祸“撞”上发明之路
  ——记江都长江无线电厂厂长刘发炳
  石达之
在古运河畔,居住着一位车祸“撞出来”的发明家。他就是江苏省江都长江无线电厂厂长刘发炳。
1987年7月25日,刘发炳骑车去扬州城里办事,归途中,被一位过度疲劳的司机驾驶的汽车撞成重伤。
昏睡整整两天后,躺在病床上醒来的刘发炳看着诊断书:十二指肠撞裂1/2,真玄!他得知车祸是因司机过度疲劳、开车打瞌睡造成的后,竟突发奇想,能不能研制一种装置,随时“提醒”司机,尽可能避免这类因疲劳行车而酿成的车祸呢?
人还在病床上,可他的心却开始琢磨他设想中的“报警器”了,并准备为此创办一个服务于交通安全的企业。
出院后,刘发炳就开始了报警器的研制工作。对无线电并不精通的他,要研制出一种既要报警灵敏,又要便于携带而不影响佩带眼镜,还要适合多种机动车驾驶员和船舶驾驶员使用的微型瞌睡报警器,谈何容易?但是,他一想到自己和他人的不幸就勇气倍增。
在研制过程中,刘发炳遇到许多技术难题。他一边学习,一边拖着尚未痊愈的病体去虚心向有关专家请教。在外地当教师的妻子,也忙里偷闲地帮助丈夫查寻有关资料。功夫不负苦心人。聪明好学的刘发炳不久就拿出了KSB—B微型耳挂式瞌睡报警器样机,送到江苏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检测合格,并向国家专利局申报了专利。
为了使产品的性能适应不同地理条件地区使用,刘发炳又分别将产品送到扬州(平原地区)、新疆(路况条件欠佳的旷野地区)、安徽(丘陵地区)、四川(多山地区)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上百家运输单位试用,广泛征求意见。在颠簸的汽车上,刘发炳为了获得一个试验数据,常常一站就是几小时。
刘发炳研制成功的警钟牌KSB—B微型耳挂式瞌睡报警器,重量不足25克,可以牢固而又舒适地挂在人的耳朵上,汽车驾驶员戴上它行车,如打瞌睡头向前倾斜15度时,它便会发出120分贝的警笛信号,提醒驾驶员不要打瞌睡,要谨慎驾驶。
1989年5月22日,在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组织召开的鉴定会上,从事道路交通研究数十年的一些老专家,对该产品的设计、性能、效果给予了一致的肯定,该所当场决定监制生产,向全国推广。
消息不胫而走,订货单和感谢信如雪片般飞来,仅3个月就达成860多万元的订货合同。到1992年底,江都长江无线电厂已累计销售瞌睡报警器7万多只,还出口到6个国家和地区。去年,该报警器在中国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上获得银奖。
车祸,对刘发炳来讲是一场不幸,可又是一件“幸事”,他由此走上了发明之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