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市民积极参与重大决策广州民主政治空气日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4-09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市民积极参与重大决策
 广州民主政治空气日浓
本报广州4月8日电 新华社记者江佐中、本报记者刘霄报道:广州市政府计划设立管制区综合整治交通的方案,3月初在提交市人大常委会讨论的同时,交给市民公开讨论。一时间,赞成的,反对的,批评的,建议的,群众各抒己见,街头巷尾议论沸沸扬扬。这一话题成了比“股票热”还要热的羊城大“热点”。出差来穗的内地人对这种现象颇感新奇,而广州市民却早就习已为常。
近10年来,关乎市民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出台实施前,广州市都把方案交群众广泛讨论。广州住房制度如何改革,羊城要不要禁燃鞭炮,市内要不要建高架路,地铁走向怎样才合理,“菜篮子工程”如何建设,副食品市场如何设置等等,无不是交群众广泛讨论后,再由政府根据民意决定取舍和充实完善。
实行住房制度改革前,广州市数百名专家3年里先后6次应邀参加住房改革方案的论证,56万干部工人参加了调查摸底,市民主党派成员、政协委员和退居二线的老干部也先后7次参加有关的讨论会。住房改革初步方案形成后,广大市民又参加了1988年冬开始的“住房改革千家谈”活动。在此基础上,市里终于形成了以“优惠售房”起步的较为完善的改革方案。
由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市政府颁布的市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也是由于事先经过市民广泛讨论,因而得到绝大多数市民的理解、拥护,去年6月实施后效果显著。今年春节,300多万人口的广州,只有120人违例被罚,其中市内4个老区违禁者仅10人,群众得以安安静静地度过节日。
广州市民参与讨论重大决策,有多种渠道作保证。市长专邮、市长专线电话、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市信访部门、报刊有关专栏、电视台专题辩论节目、电台的市长与市民座谈节目等,都可供市民自由发表意见。特别是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传媒,在推动市民参与讨论中起了重要作用。
广州准备从今年6月1日起对市内4条主要干道实行交通管制,禁止自行车、摩托车通行。这一方案在报纸上披露后,群众反应强烈。报纸、电台、电视台如实报道说,市民“反对者众,赞成者少,骂娘者不乏其人,有些意见相当尖锐刺耳。”
尽管反对者多,广州市领导仍然坚持把方案交给群众充分讨论,以求集中群众智慧,完善方案,达到整治目的。此间权威人士认为,广州市持续10年的这种做法,是提高群众参政议政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效途径,正有力地促进着广州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