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草原“活雷锋”多日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4-09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岗位学雷锋 行业树新风

  草原“活雷锋”多日杰
樊增民何斌华李德庆
在江河源头72万平方公里的青海高原,43个民族共同传诵着一个普通退伍军人的名字——多日杰。
多日杰是青海省河南自治县宁木特乡民兵连副连长,分别被兰州军区和青海省委、省政府评为“学雷锋标兵”。
多日杰退伍返乡之日,正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吹遍祖国大江南北之时。草原上穷够了的牧民乡亲连做梦也在想着早一天过上富裕日子。可是,他们却在走着另一条路,绝大多数牧民乡亲一年辛辛苦苦挣来点钱,全部用于朝拜,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佛爷保佑”上。
多日杰的心好难过呀:年年拜佛,月月求神,拜来求去到头来多数人的全部家当还是“一匹马,几只羊,牦牛驮着破帐房”。多日杰反复琢磨着,党倡导牧民群众发展商品生产,自己作为一个退伍军人、民兵干部,就应该敢为人先,给乡亲们趟出一条致富之路。
多日杰在部队时去过兰州,兰州市区到处开办的“牛肉拉面馆”和“清真饭馆”又浮现在他的眼前。他想:兰州肯定需要大量的牛羊肉,而草原牧区牛羊遍野,肉还比不上蔬菜值钱。一了解,果真兰州牛羊肉供不应求。
多日杰决定,组织牧民们搞牛羊贩运。
他的想法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乡里当即批给他1.5万元贷款。
可是,理想要成为现实难呀!他东奔西走动员大家,却没人跟着干,原因很简单:“贩牛羊杀生,伤天害理,迟早要遭报应”;他想自己干,却没人卖给他牛羊,原因也很简单:“他有个好歹,自家也免不了遭殃。”
无可奈何,多日杰就只好单枪匹马干开了。当地牧民的牛羊买不到,他就跑到玛沁县草原,以自家喂养的名义,5天内就收购到200多只羊,不出半月,他就与兰州有关单位联系出售了。这一次,多日杰净挣了6000多元。
有了这笔钱,多日杰又想:为什么乡亲们不敢干的事我敢干?过去我不照样跟他们一样吗?他又生一计:“对,要让乡亲们走出去换脑筋,见世面。”
他又走帐串户给乡亲们讲外面的天多么大,地怎么宽,然后动员组织了7位民兵,拿着这6000余元,去兰州、西安、北京旅游观光。每到一个城市,多日杰都要领上他们走商店、逛市场,还不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大家思考。
半个多月的新“世界”生活,使7位民兵大开眼界,还没等多日杰开口,他们就主动提出要办这个,搞那个。多日杰便趁热打铁,回到家中当即组织这些民兵搞起了畜产品加工、小百货,成立了药材采挖组、牛羊贩运组等。不长时间,他们就打通了一条从牧区经甘肃临夏至兰州的“黄金”通道,商品生产越搞越红火。这样一下子轰动了整个草原,牧民乡亲纷纷找到多日杰,众口一词:“你真行!你这条路走得对,我们也要照着你的路走。”
多日杰根据乡亲们的愿望和各自差异,将年轻人组织起来出去搞牛羊贩运,叫年老者在家加工牛羊皮,让妇女们放牧挖药材。现在,多日杰村上的牧民许多人在经商做生意,全村100多户牧民,光长年做牛羊育肥贩运生意的就有30多户。随着生意的日益兴隆,牧民乡亲的日子一天好过一天,80%以上的牧民家产达到了5万元以上;单是青年民兵中,就有13人买了拖拉机,12人买了摩托车。
多日杰富了,牧民乡亲富了。可多日杰想的不是自己如何过上舒坦日子,而是想怎么也能让那些老弱病残、无依无靠、孤儿寡母的人过上幸福生活。年过六旬的牧民多杰措老人无儿无女,生产、生活都很困难。多日杰便主动承担起了帮助照顾老人的义务。平时的购粮、搬圈、放牧、挤奶、晒牛粪、打酥油等体力活和家务活,他和妻子全包揽了。老人生病了,多日杰和妻子就轮流守护照料,给老人做好吃的。他看到老人帐房年久破烂,就组织乡亲们一块修盖了1间土房,随后,又花了150多元钱买回炉子,他妻子还用自己挣回的钱买了两件织锦缎藏式上衣和一双靴子、一条毛毯送给老人。多杰措老人逢人便说:“现在世道好,我孤老婆子有这样的好儿女照顾,兴许能活一百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