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按市场经济规律建设好能源重化工基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4-09
第5版(理论)
专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苑

  按市场经济规律建设好能源重化工基地
  刘银才 王洪歧
80年代初期,国务院决定把山西建成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历经十多年努力,目前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去年,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在继续向外省输煤的同时扩大输电,实行输煤输电并重的能源发展战略,使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一、市场经济的功能之一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灵活性,使我们能按照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调控生产要素的流向。
山西省办电条件比较优越,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可作电厂燃料;局部地区有丰富的水资源可作电厂水源;地理位置适中,距缺乏能源的广东、江苏、天津、河北等省市均在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的送电距离内,输电条件较好;电力工业具有大规模电力生产与远距离送电的技术和管理力量。这些条件为山西省建设火电基地,向外输电奠定了良好基础。前几年我们也曾考虑向外省输电,但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电力工业的投资体制缺乏活力,电力价格严重背离价值,资源配置不能及时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了各方面办电的积极性,电力工业基本上处于自办自用状态,煤炭转化为电力商品输出一直得不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解决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难以解决的一系列问题,为山西省发展电力工业,实现输煤输电并重注入了生机勃勃的活力。在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作用下,资源如何配置,不是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意志,而是取决于市场的供求机制、价值决定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的相互作用,以及在这种作用下,资源配置效率目标的实现程度。从我省的情况看,在发展煤炭生产向外省输煤的同时,大力发展电力工业,扩大向外省输电,实行输煤输电并重的能源发展战略,较之单纯向外输煤,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经济效益好,竞争力强,风险性也相对较小,是较为理想的资源配置结构。
    二、市场经济为输煤输电并重战略的实现提供了动力。
长期以来,电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价格由国家严格控制。电价过低,不足以补偿其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违背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规律,办电难以获得社会平均利润,形成了事实上的办电吃亏,向外输电缺乏经济利益的驱动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将逐步建立起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这种机制,使社会不同产业部门的利润平均化。电力产品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形成合理的价格。电力商品同样能得到社会平均利润,使办电吃亏变为办电有利。这就必然刺激地方和企业办电的积极性,调动更多的力量,集中资金投向电力工业。据国家有关部门测算的电价,山西省输往广东、江苏两省的电力,若采用进口机组,标准煤价为150元一吨时,上网电成本为0.2元至0.25元一千瓦时,还贷电价为0.35元一千瓦时,不会超过两省同一时期建成燃煤电力发电的电价。每输出一千瓦时电,我省可获得0.1元的利润。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原则,解决了长期束缚电力工业发展的价格问题,为我省电力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三、投资主体多元化为输煤输电并重拓宽了资金来源。
向外省输电投资比较大。过去电力建设长期依赖国家和地方财政,投资渠道单一,资金紧张,制约了电力工业的发展。随着资金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使资金的筹集和流动具有更大的范围和更强的灵活性。个人资金、企业资金、社会团体资金、银行资金以及外资,可以通过资金市场,采用发行债券和股票等形式,广泛筹集起来,集中用于大型项目建设。此外,市场机制会促使人们按照经济利益的相关联系组成新的共同体,实行集团经营。这就有利于打破地区和部门界限,按照投资效益原则,促进生产要素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合理流动。这在客观上会调动各方集资办电的积极性。除国家和地方财政投资外,还可充分利用资金市场作用,采用引进外资,发行债券、股票等多种方式,吸收社会资金,解决电力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
    四、依靠能源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形成具有山西特色的产业结构,使能源优势变成促进山西经济振兴的优势。
首先,实行输煤输电并重的能源发展战略,有力地推动全省煤炭、电力工业的迅猛发展。按照我省的经济发展规划,本世纪末,原煤产量将达到4亿吨,后8年每年可增长4%,其中向外输出3亿吨。电力工业,全省装机容量将达到1800—2100万千瓦,年发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每年可增长13%,向外省输电量达到400亿千瓦时以上,每年可增长19%。大量的煤炭、电力输出,将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其次,带动其它产业,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本世纪末,我省向省外输电每年可就地消耗煤炭3300万吨,是同期年产量的8%,等于减少同等数量的外运煤炭,相应增加我省钢材、建材、化工、农副产品等物资的外运量,拓宽这些产业的市场,使其得到较快发展。同时,大型电厂和输电工程建设,必然刺激我省机械、冶金、建材、日用消费品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最后,增加财政收入,加快富民兴晋的步伐。本世纪末,按年输出电量400亿千瓦时计算,如全部实行还本付息电价,初步估算,年创利可达40亿元。按国家和地方各投资50%的比例,我省每年可分利20亿元,加上税收3.5亿元,利税共23.5亿元,接近1992年全省预算内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电厂建设还将产生地区经济生长点的效益,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市场导向的双重作用下,一大批农民将从耕地上转移出来,从事于二、三产业,使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促进一部分地区农民尽快致富达小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