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人民的卫士——记山东淄博市淄川区公安分局局长马锡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14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凡人足迹

  人民的卫士
——记山东淄博市淄川区公安分局局长马锡三
在著名短篇小说《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先生的故乡——鲁中商城淄川,活跃着一支令犯罪分子闻之丧胆,老百姓十分爱戴的公安队伍,这就是山东淄博市淄川区公安分局的干警们,局长马锡三是他们的杰出代表和领头人。
身体力行,深入治安第一线。今年52岁的马锡三,在公安战线已经拚搏了30多个春秋。1990年5月他出任淄川区公安分局局长、党委书记时,这个区的治安发案率相当高。面对严峻局面,马锡三身先士卒,“沉”到治安第一线调查研究。当时,昆仑镇大岭地区连续发生几起爆炸案件,引起当地群众恐惧。为此,马锡三和他的同事们顶风雨、冒酷暑,查访取证,经过数十个日日夜夜的苦战,终于将犯罪分子抓获,恢复了这一地区的平静。去年夏季,区分局辖区内接连发生两起杀人抢劫案件,各界震动很大。为尽快侦破此案,马锡三和他的“一班人”向上级立下“军令状”:“不破此案,集体辞职!”接着,他便一头扎到破案第一线,风餐露宿,日夜奋战,只一个月时间,便从几百里之外把5名罪犯一举抓获。近年来,淄川区的社会治安状况大为好转,马锡三等干警们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公安工作是一个艰巨而又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做好只靠少数人是不行的。因此,老马到淄川上任伊始,就明确提出“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奋斗目标。几年来,他在工作中除了以身作则、处处事事起模范带头作用以外,更注意充分发挥“一班人”的集体智慧和积极性。在此基础上,他坚持对干部严格要求,严格考核,奖罚分明;大胆实行干部制度改革,提倡“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从而带出了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公安工作队伍。被公安部命名的“中国杰出民警”、“卫国为民英雄”鞠俊瑞和全国公安通讯优秀值机员张振胜都出自这个集体。1991年以来,淄川分局3个集体、9名个人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称号。马锡三也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称号。
“工作上站前排,生活上站后排”。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局10多年来没增加一间住房。局机关干警中有1/3是“凑合着住”,有的租住民房,有的是住“两土(土墙、土地)一湿(潮湿)”旧房。马锡三上任后,对所属派出所一个一个地调查了解,一个乡镇一个乡镇地找人做工作,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一栋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5层宿舍楼终于建成。40户干警陆续搬进新居,而马锡三一家至今仍挤在他那两小间又潮湿、又狭窄的旧房子里。“当领导干部工作上要站前排,生活上要站后排”。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山东淄博市陈玲贾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