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我对发展科技之管见——访中国地质大学王鸿桢教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4-10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对发展科技之管见
  ——访中国地质大学王鸿桢教授
本报记者 柏生
坐在我对面的这位两鬓斑白,年已77岁的老教授王鸿桢,是为我国地质科学做出突出贡献的著名科学家、学部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最近,他还当选为国际地质科学史委员会副主席。
这位早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归国,长期从事地质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老专家,他的著作曾数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二等奖,他编的教材也荣获国家优秀教材特等奖。
他对记者说,我国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加速改革开放的步伐,科学家面临着极其光荣、重要的使命。当前科技进步已成为提高经济实力和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条件。目前在国际竞争中,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经济实力的竞争,已经上升到主要的地位。根据我们现在的国情,要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里科技是关键,教育是根本。
王鸿桢教授说,科技工作有三个方面: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者应有恰当的比例。当前,基础研究不止是后盾和源泉,它甚至还可以直接推动和应用于关键性生产,高科技研究就是如此。他认为高新技术是生产发展的龙头,发展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符合我们“迎头赶上”的战略方针。但是,我国当前的整体技术水平很低,所以,应特别重视普及和推广一般和基本技术,这也是提高社会整体技术水平的必由之路。
王鸿桢教授还谈到,目前,国际上高新技术的竞争十分剧烈。今年美国和日本两国的高新技术出口明显高于法国,但法国的一般技术出口则明显超过美、日,得失相抵,这也可为我们借鉴。
谈到这里,王鸿桢教授喝了一口茶,沉思片刻,继续说,我认为教育和人才是根本条件,培养人才应有恰当的层次比例。当前,应重视中等技术教育和大量的一般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高等教育应重点保证研究生以上的高层人才的质量。此外,还应提高在职科技人员的素质。
在谈到当前市场经济大潮澎涌下,有一股“经商热”、“出国热”,科教界应该怎么办时,王鸿桢说,当前的一个紧迫任务是,设法保住科技队伍中的骨干和精华,包括高等学校的骨干教师,使之有所贡献,不致造成可怕的断层。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科学技术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趋势是综合研究和联合攻关,组织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项目,进而推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和联盟,以适应新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