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面的”司机谈“祥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4-11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漫笔

  “面的”司机谈“祥子”
刘连文
出租汽车日渐增加,给北京人和来京的外地人带来很大方便。特别是“面的”,每公里1元钱,因公出差可以报销的人不说,就是自费,普通百姓也负担得起。
日前,笔者与出租车司机聊起北京办出租汽车公司热的事儿。这位司机的看法是,社会上出现什么“热”,就说明干这一行容易赚钱。他就是看中了这一点。
有令人满意的一面,也有想不通的一面。一位司机问笔者,为什么不能让司机选择,是受雇于出租公司还是开个体出租车?前段时间,北京给私人出租车放牌,只有200个,可登记申请的竟达几千人。为什么不能多发些?司机为什么愿意干个体?司机打个比方,就像“骆驼祥子”里的祥子,愿意自己有辆车,而不愿拉虎妞她爹的车。司机算过一笔帐,现在许多出租车公司是集体办的。按现在交的“车份”,两年就足足可以收回车钱,公司还有几年可以净赚。与其将一部分钱给公司赚,不如自己赚。
个体出租,经营成本比公司低。出租车公司,一般都是用贷款买汽车办起来的,所以要急于还贷款和利息。而个人买车,钱或是自己的,或是亲朋好友筹集的,成本低。对私人出租车,只要管理得好,国家的税收不会减少,秩序和服务也会有保证。
前些年,北京做衣难、吃菜难长期不得解决。后来,政策放宽,很快不难了。出租车的经营,也应把国有、集体、个体三种经营方式都放到市场中,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让不同层次的需求在市场中都能找到相应的价格和服务,也使国有、集体和个体经济在市场中形成一个合乎消费者需要的结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