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大规模岗位培训劳动者素质提高北京市形成工人技术培训考评体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4-12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大规模岗位培训劳动者素质提高
北京市形成工人技术培训考评体系
本报讯记者毕全忠从北京市劳动局获悉:北京市开展了大规模的工人岗位培训,以此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支柱。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工人技术培训和技术等级考评体系,1992年,市属企业的110万名技术工人,50%以上接受了各种岗位培训和技术等级培训,其中5.1万名领取了国家技术等级证书,1679人被评聘为工人技师;10.8万名生产班组长中,有6.8万名经培训取得合格班组长证书。
北京市属企业的产业结构和技术装备在全国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工人队伍的技术素质不高。全市240万名工人中,技术工人为110万名。技术工人中只有24%经考核具有国家技术等级证书,其中7—8级高级技工只占2.2%,高级技工中的技师为6500名;4—6级工占17%;1—3级工占7%。这种状况制约了北京市产业结构和技术装备优势的发挥。北京市经济部门和劳动部门以及许多企业感到培养和合理使用人才是提高效益的主要途径,认识到提高职工素质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责。
他们确立和坚持“先培训后就业”的制度,提高职工就业时的职业技术起点。1992年,进入北京市国有、集体、合资企业的4万名新工人中,有3.7万名经过了各类技术业务培训,占招工总数的92%。同时在一批企业中试行工人培训考核与工资待遇挂钩的制度,有力地推动了培训工作。另外,充实和发展了工人培训机构,全市形成了由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工人培训中心、职工学校组成的工人培训网,覆盖了各个行业。增加了培训经费,培训的重点是提高工人的实际操作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建立了技术考核体系,全市18个区、县和50个局建立了工人技术考核委员会,并建立了一批面向社会的技术考核站和34个行业的工人技师考评委员会。技工学校实行毕业证书与技术等级证书的“双证书”制度,完善了国家职业技能等级鉴定制度。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北京市的工人培训和技术等级考核工作形成了制度,走上了正轨,初步建立了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经济的机制,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工人培训工作缺乏动力、进展缓慢的问题。
北京市培训工人、开展技术等级考核的工作已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市城建五公司、玻璃总厂、北汽摩托车铸造分厂等一大批起步早的企业效果尤为明显。北汽摩托车铸造分厂自1990年起对108名铸造工人进行了3年培训,发动机缸体铸件外废率由原来的11%下降到4%,设备完好率从90%提高到96.5%。城建五公司用于职工培训的教育费由工资总额的1.5%提高到1992年的5%,1992年全员劳动生产率比1991年增加13.6%,施工质量、分项工程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70%以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