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绿锁狂沙万千重——来自新疆和田地区的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4-12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治沙工程与沙业展望

  绿锁狂沙万千重
——来自新疆和田地区的报告
本报记者温红彦
和田,这个古丝绸之路南道上的名镇,今天又默默地创造着生存发展的奇迹,谱写着人类同沙漠抗争的壮歌。
大漠的无情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大自然赐予和田的是一个近乎残酷的生存环境:和田位于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这个全国最大的流动性沙漠有2/3的面积处在和田境内。和田地区7县1市,总面积24.55万平方公里,可供人类活动的绿洲仅占总面积的3.8%,而且被分割成300多块大小不等的绿洲。
浩瀚的塔克拉玛干,以它亘古的冷漠和狂暴拒绝着一切生命的光顾。自汉代以来,由于沙漠的南移,和田被迫向南迁徙了200多公里。那个曾以丝绸地毯羊脂玉闻名的和田几乎被埋没了。
70年代末期,席卷大漠的几场狂风再次把流沙前沿推进到和田策勒县城1.5公里处。沙临城下,策勒告急!请求搬迁。紧接着,皮山县告急!民丰县告急!专家推算,塔克拉玛干南缘近千公里的风沙线正以每年5米的速度向南挺进。
面对疯狂的塔克拉玛干,和田人并没有畏惧,他们决心用植树造林的方法去抵御风沙的南侵。
死死拖住塔克拉玛干南侵的脚步
几乎被大漠包抄只是还未及攻克的和田,自1978年开始了治沙造林、同沙漠争夺生存空间的持久战。饱尝风沙旱碱四害之苦的和田各族人民深深懂得,要保卫自己的家园,首先要大面积营造人工防护林,恢复和发展荒漠天然林。
和田缺水,年平均降水量只有30多毫米。每至夏季,由昆仑山淌下的汩汩雪水如匆匆过客,在和田境内冲出36条洪枯悬殊的季节性河流,多数河流枯水期长达10个多月。这仅有的雪水,也多半去解了大漠的干渴。
为从大漠口中夺回绿洲的命脉,和田大部分壮劳力不等开春就向昆仑山进发了。挖沟建渠,硬是按住水龙王的头把它拽进了绿洲。
引来了雪水,再运来客土。和田人一口干馕一把雪,修渠引水,造林不止。年过七旬的吐逊尼牙孜喀尔,把准备去麦加朝拜的积蓄倾囊拿出,带领子孙三代在沙丘边平沙造林200多亩,在和田传为佳话。
到去年为止,和田地区人工林面积已由1980年的20万亩,发展到113万亩,人均一亩人工林。全地区230多万亩农田全部实现了条田林网化。每个网格都由高大乔木、普通乔木和矮杆灌木组成高中低三级防护层,蔚为壮观。
在绿洲内部农田林网基本建成的同时,和田人还在300多块绿洲边缘建成了累计896公里的固沙基干林带,在绿洲与沙漠戈壁之间筑起了一道道环形封闭的绿障。80年代初,洛浦县委书记和县长曾为自己立下“任期一届林网化,任期两届建成100公里基干林”的“军令状”。现在,洛浦县已建成宽50米至200米的大型防风固沙基干林155公里。和田人把这些负责干部尊称为“林书记”“林县长”。
牢牢把握“人进沙退”的主动权
如果说保护现有的绿洲是改善生态小环境的需要,那么拓延绿洲、不断增加绿洲外荒漠地带林草植被,则是在更大范围内改善和田生态环境的需要。在阻止沙漠南侵的同时,和田人走出了一条向沙漠主动出击、从沙中夺地的治沙之路。
和田地委行署把恢复发展绿洲外围的天然胡杨林、红柳等野生植被列入防护林建设的议事日程,全地区抽调出245人专门负责天然胡杨林的管理,对野生植被采取引洪灌溉、封滩育草的办法,促进天然林草的生长。
荒漠天然林草恢复发展的结果,使和田地区绿洲面积因此扩大了32万多亩。几十公里的红柳、胡杨坚守在绿洲和大漠短兵相接的地带,犹如不屈的勇士,组成保护绿洲的第一道风沙防线,并与基干林带、农田林网联合形成坚不可摧的绿色长城。
请看这样的事实:
皮山、民丰两县将入侵绿洲的流动沙丘拦腰斩断,从大漠前沿夺回了失去的耕地。
曾三次因风沙埋没而迫迁的策勒县,恢复天然植被15万亩,70年代被风沙吞没的3万亩农田生机复发。这丝绸古道上被称为“热瓦克”(富镇子)的地方,如今又成为富裕的村镇。
和田、墨玉、洛浦三县的绿洲扩大速度超过了沙化速度,一些地方已出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剧变。
如今,那莽莽苍苍的林网,已把风沙拦在了绿洲之外,有效地改善了和田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林牧业的飞速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和田粮食总产翻番,单产由98.9公斤上升到251公斤,棉花总产翻了两番。和田还大力发展混农林业,利用农田毛渠栽桑1500多万株,发展核桃、红枣等商品基地1.5万亩,在乡间小路、林旁渠边架设葡萄长廊1304公里。那大片大片的混农林业不仅在生态上保护着和田,也在经济上造福了和田,为它的经济腾飞插上了绿色的翅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