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总结先进经验促使农业升温中国农村奔小康经验研讨会召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4-13
第2版(经济)
专栏:

  总结先进经验促使农业升温
中国农村奔小康经验研讨会召开
本报北京4月12日讯记者任兆欣报道:今天,来自全国100多个农民人均纯收入超千元的奔小康先进县的代表聚集北京,参加国家计委、农业部和国务院研究室联合召开的“中国农村奔小康经验研讨会”。国务院研究室主任袁木在会上讲了话。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农业生产结构在调整中逐步优化,正在向高产优质高效转变。但在国家经济加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严重注意的问题:工农业增长速度悬殊过大,而且还在不断加剧;1992年工业增长20.8%,农业只增长3.7%;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拉大,1992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是2.3∶1;城乡市场发展不同步,农村市场疲软情况未得到根本扭转。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和部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忽视农业的倾向。许多地方出现开发区热,房地产热,盖楼堂馆所热,大量耕地被占用,农业资金大量外流,收购农产品打白条现象严重。
我国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小康,农村是重点也是难点。目前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出现忽视农业和农民利益的倾向,无疑又给农村奔小康设置了新的障碍。召开这次奔小康经验研讨会,就是为了总结先进县的经验,进一步唤起全社会对增加农民收入、对农民奔小康问题的重视,促使农业升温。
目前,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超千元的奔小康先进县已达到200多个,参加这次会议的县则是他们之中的代表。根据对1991年人均收入超千元的100个县的统计,这些县的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格局也实现了历史性转变,第二、三产业比重已占到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56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91倍,村镇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也发展很快。这些县奔小康的最基本的途径,是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乡镇企业,逐步形成了以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基础,以乡镇企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他们较早地跳出了片面依赖粮食和耕地的圈子,立足于整体资源的综合开发,向农工商、种养加和创汇农业要效益,同时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经济的主导,再用乡镇企业的利润反哺农业,形成了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
袁木同志在谈到如何借鉴先进县经验,加快全国农村奔小康的步伐时说,要全面准确地衡量全国农民的收入水平和奔小康的状况,既要看农民收入的总体平均水平,也要看达到小康指标的比例。只有绝大多数比如说80%以上的农民收入达到或超过规定的小康指标,全国农村才可以说是基本上达到小康。根据国家计委的研究,我国农村要实现小康,农民人均收入至少要达到1200元。199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84元,与小康的距离还比较大。到本世纪末要实现小康,扣除物价因素,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必须增长5.7%以上。从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的情况看,实现这个增长速度难度是很大的。这就需要各级领导有清醒的认识、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袁木说,尽管农村实现小康的任务很艰巨,但并不是不能做到。与会的全国奔小康的先进县已经做出了榜样。只要因地制宜,制定出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情况的发展路子,敢于开拓,善于创造,全国农村如期实现小康的目标是大有希望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