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据调查,我国工业企业每加工一批零件,有近百分之四十需要返工甚至报废,全国每年因此造成的损失达两千亿元“降损”话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14
第9版(经济生活)
专栏:经济茶座

据调查,我国工业企业每加工一批零件,有近百分之四十需要返工甚至报废,全国每年因此造成的损失达两千亿元
“降损”话题
潘岗
在不久前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就如何降低废品、次品、返修品损失进行了分析,很多看法颇有见地。
罗国英(中国质量管理协会秘书长):目前在经济高速运行中,出现了国有工业企业亏损严重的问题,原因之一是企业生产中消耗高,浪费严重,产品质量差。据一些地区的调查统计,我国企业关键工序一次合格率仅为60%左右。从社会需求供给关系看,在一定的投入规模下,产品适销对路,企业的一次合格率高,即产出率高,就意味着有效供给能力的提高。如果我国数以百万计的企业都能认真开展“降损”工作,将会大大提高我国的有效供给能力,这将会明显改善有些企业经济效益不佳的状况。
高声荣(国家技术监督局管理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不良品损失是生产活动中一个重要问题,国外也很重视。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国外一些管理专家曾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结论是,不良品是一座“金山”,可以对它进行有效开采。武汉柴油机厂聘请的德国专家格里希在某市参观了10个管理比较好的企业后说,“在国外,企业有2%的废品率已经相当高了,而你们的许多工厂远远高于这个数字,返修加工随处可见。”据我们对天津市的调查,提高一次合格率主要是靠加强管理(22%的技术性措施,78%的管理性措施),或者说靠“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来实现。这表明降低不良品损失活动是一个少投入多产出的有效措施。
谭庆生(重庆建设机床厂副厂长):多年来,“大锅饭”、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制约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企业活力。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激励机制,把职工的劳动生产效果与其物质利益挂钩,使每个职工从切身利益上关心企业的产品质量,形成全厂重视质量的风气,降低不良品损失活动就能深入、持久地开展。我们厂在“降损”活动中,逐级协商,签订了《质量承包奖赔协议书》,经逐月考核,奖赔兑现,从而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个人月度获奖金最高的达160元,最低的不到1元;个人月度赔偿最多的达70多元。由于措施得力,去年全厂降低不良品损失1861万元。
叶柏林(国家技术监督局质量管理司司长):从长远看,我国“复关”后,最大的冲击并不完全是降低关税,难度和差距最大的还是质量问题。也就是说,我国商品与国际的接轨,主要是质量和价格的接轨,关键是要上质量、上品种、上档次、降低成本。
今年5月,著名质量管理专家、89岁的朱兰博士会见中国质协代表团时就指出,质量改进要在中国发展,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不断改进,实现质量改进的关键在于公司总裁(第一把手)亲自做这件事。这是朱兰博士积几十年质量工作的经验之谈,也完全符合我国的实际。因此,“降损”活动,一要重在实践,二要贵在坚持,三要领导亲自动手。“降损”活动的潜力是很大的,能否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关键是领导者的质量意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