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采取断然措施减轻农民负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4-14
第5版(经济专页)
专栏:

  采取断然措施减轻农民负担
白清才
农民负担过重,已经说了好几年了,尽管上上下下为此做了很大努力,但从农民现在的实际负担看,这个问题并没有很好解决。在一些地方,税赋不尽合理,负担有增无减,集资摊派屡禁不止,已经成为农民强烈不满的“焦点”问题。
地亩不实,造成税赋畸轻畸重。现在的农业税额,基本上是以50年代核定的土地数量和等级以及人均占有耕地的多少作为计征依据。经过几十年,由于各种因素,土地的实际情况已有很大变化。如果仍沿袭50年代的标准,势必在地区之间和农户之间造成畸轻畸重的不合理负担。农业税是国家在农村的主税。为了使这个税种的征收更为公平合理,有必要考虑重新丈量土地,核实地亩,划定等级,以亩计征,依法课税,从根本上解决税赋不均的问题。
征收办法不尽合理,农民意见较大。国家在农村开征的主要税种,如农业税、农林特产税等,税率并不高。农民之所以有意见,主要是有的地方征收方式不当,程度不同地存在作风粗暴、方法简单、办事不公等现象。在一些地区设卡拦车、层层课税、随意加码、强行扣款相当普遍。这样做,损害了党和政府在农民心目中的威信,造成了干群、党群关系紧张,加大了开展正常税收和其它工作的难度。农民把税交了,但难听的话也说了,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可以考虑,今后主要税种的征收应尽量避开农忙时节,合并一些相近的税费,及时落实兑现减免税政策等。
隐形负担重,“税”少而“费”多,“赋”轻而“捐”重的情况比较突出。从统计数字看,在农民人均总负担中,国家税收只占其中一小部分,大约是1/4到1/3。农民反映最强烈的是各种名目的集资、摊派和统筹。有些基层干部为了显示自己政绩突出,超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违背群众意愿,上项目、铺摊子;个别部门和地方擅自制定“土政策”,把本应由群众自愿办的事,搞成强制推行,多头向农民伸手;一些办了实体的行政事业单位,把原来属于支农的无偿或低价收费服务变成超标准收费,为自己捞取“外快”;将一些有特定对象和区域的税费“一刀切”,搞了行政性统筹;挥霍浪费严重,乡村两级的统筹和提留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各种纪念、表彰、评比、检查、招待、参观等开支。一旦入不敷出,就在农民身上打主意。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很快得到纠正,国家给予农民的低税照顾就会被名目繁多的隐性负担所冲销。
农民之所以感到负担重的另一个原因,是农民经常性的现金支付能力还不强,通俗点说就是“钱短”。尽管我们统计农民收入时,说他全年能收入多少元。岂不知为收入这些钱,农民在一年中要不断投入,积零为整,通过几次大的交换才能拿到手。虽然他们囤里有粮,槽里有猪,圈里有羊,但变成现钱总得有个过程,这里就有一个今天和明天的问题。如果各种税费要得过繁、过急、过多,农民的心理负担就会很重。现在有的地方,拒收按合同价格订购的粮食,而向农民收取平议差价。还有的把义务工折成工资摊给农民,这样做是十分错误的,应当坚决制止。
要教育各级干部明白这个道理,尽管税赋的货币化从长远看是个方向,但现阶段的农村商品经济是在持续了几千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上刚刚起步,农业商品化的程度,决定了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中,农民手里的钱依然是十分有限的。我们办任何事都要考虑到农民的承受能力,循序渐进。即便是该办的事,也要分个轻重缓急,量力而行。凡能用实物和出工出劳折抵的,就不要向农民直接收钱。否则,就可能事与愿违,把好事办糟。
要吃准农民负担的真实情况,必须深入基层,认真作调查研究。这里也要讲两点论:一方面要看到,合理的税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古来有之,天经地义;另一方面,对下面报来的数字要做一点推敲分析,看看在那个平均数字后面掩盖了什么?同样是几十块钱,对一部分已经率先富裕的农户不是大问题,但放在尚未解决温饱的困难户身上就难以承受。现在越是经济落后的地方,农民的负担越重,有的甚至到了苦不堪言的程度,已经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对农业的投入。投入不足,收入上不去,便愈感负担沉重,这不仅不利于农业资金的积累和农民扩大再生产能力,还导致农村市场萎缩,工业品销售疲软,给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在多数农村经济基础仍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不增加或少增加农民负担,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仍然是我们对待农民的基本方针。因此,我们要紧急行动起来,把保护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作为一项事关大局的政治任务,采取断然措施,先停后清,尽快把压在农民身上的一切不合理负担减下来。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贯彻国务院颁布的《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和党中央、国务院《紧急通知》精神,彻底清理一切涉及农民负担的文件,对所有收费、摊派、集资搞的项目进行甄别,不合理的要取消,重复征收的要核减,非特别急需的要缓办。通过这些工作,让广大农民亲身感受到党和政府为人民谋利益的一贯宗旨,使他们觉得三中全会以来党在农村的富民政策看得见,摸得着,不会变。唯有此,才能温暖农民的心,稳住工农联盟这个基础,稳住农业这个大头。        (作者为陕西省省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