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市场经济和文化发展——“企业改革与企业文化”研讨会纪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4-15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市场经济和文化发展
——“企业改革与企业文化”研讨会纪要
邓小平同志去年视察南方之后,中国经济改革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四大召开,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中国经济改革大潮洪波涌起。在经济改革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改革和文化建设、市场经济与文艺创作的关系等成为企业界、文化界人士关心的话题。3月中旬,人民日报文艺部和广东省文学创作出版基金会就此邀请部分企业家和文化界人士,在广州凯旋华美达宾馆和肇庆市蓝带作家山庄召开研讨会。与会的企业家和作家们畅所欲言,引出了“南方的话题”——市场经济和文化发展。
企业文化的意义及内涵
为开好这次研讨会,主办单位先拟了几个思考题: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涵及其表现;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企业与文化的互补效应以及如何看待作为特殊文化形象的企业文学等。
企业文化对企业建设的促进作用,伴随着经济发展改革的深入日益为有远见的企业家们所重视。如何认识和界定企业文化,怎样从实践的运作上去发展企业文化,作家和企业家见仁见智,议论风生。
肇庆市蓝带集团公司总经理刘允忠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形成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准则、道德规范、生活信念和发展目标等等的总汇。它体现了企业的物质生产、制度规则和精神追求的特点。他以蓝带集团为例,认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比如“蓝带”的“追求卓越、同心奋拓”就是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涵,由此开展的物质生产和文化建设都是追求卓越,开创一流。
大连水泥厂厂长、党委书记汪集刚认为,企业文化应纳入到企业管理科学,是企业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的总和,是企业内部必须具备的一种独特的指导思想、经营宗旨、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等,其作用是凝聚人,发挥企业的潜能。
广东鹤山毛纺织总厂经理李澄海认为,企业文化是市场经济带来的话题,企业文化既体现了一种观念、制度和思维方式,又是一种运作过程,它的范围很广,企业的管理制度,职员的思想素质以及产品的宣传手段等。企业走向市场,企业文化要走在前面。
海南中国兴南集团公司副总裁、党委书记刘瑞之认为,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管理中形成的精神支柱。他说,企业管理说到底是人的管理,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是至关重要的。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也是文化发展的目的。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企业精神密切相关。他认为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是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的润滑剂,企业文化着眼于创造和发展,也要形成管理的科学化。
从企业改革的实践中思考的企业家们着眼于企业文化的可操作性,那么作家和专家们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以写工业题材著称的小说家蒋子龙近年来广交企业家朋友,他认为企业文化是经济改革走向深入的热门话题。现在南北经济交流,南方的资金流向北方,随之而来是文化交流。他认为目前我国进入到经济发展选择文化的阶段,经济起飞要借助文化,用文化塑造企业形象。企业经济能不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文化形象,企业家能否达到很高的档次,也取决于企业家的文化素质。企业产品覆盖到一定的程度是文化的覆盖。企业文化在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之后能够形成代表民族的文化形象。他认为企业家要有创造,应多一点文化的创意。现在中国缺少代表中国文化的名牌产品。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难生致力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他认为企业文化直接表现为企业职工的群体意识。五六十年代我国就存在早期的文化形态,带有强烈的计划经济色彩,改革开放后,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企业文化建设开始走向新的形态,企业文化的贡献,一方面促进了企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精神文明的建设。他认为企业文化包括五个方面:企业精神、经营文化、管理文化、交际文化、环境文化等。
报告文学作家李延国认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人的管理,注重的是培养高层次文化的人。企业的主体是人,企业文化的主体也是人。企业要创名牌,名牌是物化了的文化,企业文化应体现出企业的个性和作风。企业要发展,企业家要有现代意识、文化意识,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文化的竞争。他从企业文化对经济有较强的依赖性,企业文化的历史继承性,企业文化的兼容性等谈到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向。
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小说家刘斯奋说,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涵与实质是人的问题。广东的经济发展,从外在的原因研究的较多,而从人的精神内质方面谈的较少,广东历来是各方人士荟萃之地,这对广东的发展十分重要,文艺要宣传这种精神。
文化发展与企业活力
企业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文化发展促进了企业经济的启动,推动了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扬帆破浪,为与会者讨论的又一话题。
企业文化的内涵具有两层意义:一是它的理论层面,即它所涵盖的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管理制度、职工的素质等等;另一个是它的操作实践层面,即它所展示的文化活动,包括文化形式的宣传,产品的广告行为等运作方式。与会者从近年来我国企业文化活动的实践上探讨了建设和发展企业文化的意义。
广州市委副书记邬梦兆从广州的企业文化现状,谈到企业文化对市场经济、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他说,广州的企业文化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展开的,从1986年起步,逐渐形成为几个特点:一取得了共识,二扩大了参与面,三抓住了重点,四加强了领导,五收到了实效。他认为广州钢铁公司、广州美特容器有限公司、广州港芳村港务公司、中国大酒店等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抓得较好,培养和造就了人才,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发展。近年来,广州举办了4次大型文化战略研讨会,为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欧阳翎说,企业的文化活动不是赞助文艺单位点什么,而是把企业纳入到文化轨道。广东的企业家这些年同文学界联合举办了一些活动收到很好效益,扩大了知名度,企业通过文化活动寻找发展机会,如《广州文艺》与深圳中达公司联合办刊。
广东省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熊诚、辽宁《当代作家评论》副主编林建法近年来同企业家有许多交往,他们认为,文化素质高的企业家和档次高的企业十分看重企业的文化形象,以文化带动企业经济启动。熊诚还谈到,广东省有一些企业家近几年都增强了文化意识,把文化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动力。
刘允忠以蓝带集团发展企业文化为例,说到企业与文化相结合、企业文化与企业生产经营相结合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一条路子。他认为企业文化对内是培养和造就企业的集团精神,凝聚力,有利于企业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为企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外则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打企业的知名度。蓝带集团先后同广东省文学院合作出版《蓝带》丛书,合办蓝带作家山庄,举办“蓝带艺术节”,设立“蓝带”奖学基金等。
谈到企业文化同企业的生产经营结合,南方制药厂肖锋认为,面向社会、走向社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是企业文化进入高层次,提高档次的重点。他说,一流的企业要有一流的文化建设,特别要注重“外向型”文化宣传。南方制药厂先后举办了一些大型的文化活动,在宣传企业产品的同时,提高企业知名度,反过来又促进了职工荣誉感和凝聚力。他认为企业文化活动要纳入正规,要有组织落实。南方制药厂领导很重视,配备了专门的企业文化工作人员。
不少的企业家谈到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正像广东强力集团党委副书记乐万权说的,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企业文化的发展应当同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相结合。他具体谈到“强力精神”是“百折不挠、勇于创新”,认为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产品都会受到检验,无论多么曲折,竞争多么复杂,但企业精神是支柱,企业家上下求索,创名牌,把企业的文化素质投注到产品质量上,创新求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的首要。强力集团创造的天然芒果汁和水蜜桃汁成为公司的拳头产品,是企业精神支撑下奋力拚搏的成功。
汪集刚则认为,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忽视企业中人的情感沟通。文化有硬件比如制度、规章;也有软件,职工的思想情感的联系。他以大连水泥厂注重企业与职工情感交流为例,谈到在市场经济发展迅猛时,具有传统的文化特色的东西也不能偏废,像大连水泥厂这样有80多年历史的老厂,老工人多,要注意各种文化思想和传统精神的互补。
作为农民创办的企业集团、深圳宝安万丰集团陆蒙生认为,企业文化在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内涵,比如万丰在总经理潘强恩的倡导下注意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的万丰模式,体现传统的儒文化重仁义和现代精神,包括特区精神的开拓意识相结合,成为农村改革开放走“共有制”道路的实践,他认为企业的活力取决文化精神的合力。
市场经济下的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如何进一步发展?怎样适应于市场经济的历史大势?商品大潮冲击下文化市场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也成为会议讨论的议题。
广东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周毅认为,企业文化要有高品味和多层次,应当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而不应成为负担。同时发展企业文化要有新的思维。他谈到企业同文化(文艺)的合作要寻找最佳结合点,互助互补。
深圳蛇口安达实业股份公司副总经理王克朴认为,企业文化与文化企业应是不同的概念,目前外部环境逼迫企业要注重企业文化。他认为,在经济繁荣、政通人和的社会环境中,文化处于再度复兴的局面: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提高,文化消费观念发生变化,文化开始进入市场,文化逐渐形成一种产业。对此,海南的刘瑞之也有同感。他认为文化的投入与产生,应当引起重视,文化企业的形成也是企业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能促进文化的多层次多方面的辐射。他以中兴集团公司为例,总公司成立了蓝星文化发展公司,将文化当做一种产业对待,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最近他们举办蓝星笔会邀请作家谈文学,反映很好。
王克朴还认为,作为一种产业,文化需要大量投资。单纯依靠国家财政的支持,并非长久之计;单凭散兵游勇式的“文人下海”,难以聚集财力,也于事无补;靠企业赞助,杯水车薪,难以为继。有实力的企业可以通过投资的形式,参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建立服务于整个社会的文化企业。他说,安达公司也在制定有关规定,寻找合作项目,让“文化企业”得到发展。
谈到市场经济对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商品意识对文化发展的促进和制约,与会者又将话题深入到日益活跃的企业文学创作问题。作为企业文化的一支,描写企业奋斗历程,讴歌企业家创业精神,及至宣传企业形象和产品等的文学作品,方兴未艾,在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中有相当大的比例。对此,作家和企业家们各抒己见。
蒋子龙曾把当今文学划分为“伤文学、商文学和史文学”几大类,写自我、写商战、写历史虽难以概括当今文学潮流,但企业题材的报告文学蜂起,蔚成大观,不能不引起文学家们提出企业文学的话题。
但是如何称谓反映企业改革开放面貌的报告文学?李延国认为,企业文学的说法不足以概括这类文学样式,它是写企业又不限于写企业。它表现企业家们作为普通人的历史、奋斗历程、情感精神,以至痛苦的悲壮的希冀和追求,从一个人和一个企业来反映一代历史生活。题材只是个外在的形式,根本在于写出人类的情感历程。因此,企业文学的说法不确切,但描写改革开放时代企业面貌的文学应该大力提倡。
熊诚也认为,企业文学的提法还可商量,但这类文学现象应当引起重视。不能因为这类作品太粗糙,而否定那些作者用尽心血,为我们时代记载了富有历史价值一页的文学作品。作家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就是要作为参与者,同时代的改革者息息相通,全身心地投入,把文化人的优势贡献出来。
广东省原作家协会主席、作家陈残云认为,文学应该热情地反映改革开放的时代,作家只有深入下去才会有所收获。他自己近年来到珠江三角洲、宝安等地参观、代职,体会到经济繁荣后更呼唤文艺的发展。
刘斯奋谈到现在群众欣赏水平发生了变化,作品的审美标准要跟上时代步伐,但是弘扬进取精神,反映群众的创造性,不应脱离群众和时代。
与会者还谈到,反映企业的报告文学应注意两点:一是力戒广告文学的冲击,把文学当做企业广告,为个人树碑立传,有损于文学的声誉;二是作者的贵族化情结,不是以参与者身份从伟大改革进程中表现风起云涌的历史,仅仅浮光掠影地浅尝辄止,表现出所谓文化人和局外人的肤浅。
为期三天的会议,论题广泛,各抒己见,如同会议主持人所说,是一次别开生面的会议,南方北方、文化人与企业家交流,探讨对话,开了一个好头。“南方的话题”,还可以各种方式继续下去。
参加会议的还有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蔡运桂、肇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俊琯以及企业家张绪森、张自涉、梁锦成等。
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邵华泽为会议专致贺信。
本报记者王必胜整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