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仰视群星璀璨的人类文明史中那许多的星座,它们为一部部出版物所烘托、所辉映。没有出版物的文明史,该是何等的贫困、苍白。宋木文评说出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14
第11版(文化)
专栏:

仰视群星璀璨的人类文明史中那许多的星座,它们为一部部出版物所烘托、所辉映。没有出版物的文明史,该是何等的贫困、苍白。
宋木文评说出版
出版是人类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这种手段一经人类所掌握,文明即刻被赋予了一种崭新的性质。自此,人类不再主要凭借心记口诵的方式来积累和传播知识。人们都熟知,知识就是力量,然而人类正是通过出版才真正把握了这种力量。千百年来,出版物不仅极大地拓展了文明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而且其自身还成为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公元1543年,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和对自身结构的认识,都有飞跃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在于这一年出版了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和维萨里的《人体的构造》。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确立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仰视群星璀璨的人类文明史中那许多的星座,其本身就是为一部部出版物所烘托、所辉映。没有出版物的文明史,该是何等的贫困,何等的苍白!英国哲学家波普在他的《客观知识》一书中,曾作过两个很能扩展人们思路的“思想实验”。在第一个思想实验中,波普假设在一次灾难中,人类所有的创造手段和主观知识全部毁于一旦,然而图书馆和人类的学习能力尚且存在。那么,他的结论是:世界将很快从废墟中重新站立起来。在第二个思想实验中,波普假设,人类在遭到毁灭性灾难的时候,图书馆也一道化为灰烬,只剩下学习能力。他的结论是:人类将一蹶不振,复兴之时宛如漫漫长夜。这两个“思想实验”的结论是能够为广大有识之士所认同的。的确,出版物已成为现代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生活必备品。一个没有出版物的世界,就如一个没有绿洲的大沙漠。很难设想,在没有出版物的社会,人们将怎样生存,更不要说发展了。
中国是纸张和印刷术的发祥地,对世界出版业的发展曾作过无与伦比的贡献。中国又是出版事业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令世界为之惊叹和羡慕不已的中国文化精髓,大都是以出版物的形式才得以保存至今的。我曾和中国新闻出版代表团的同行们访问了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气势雄浑的金字塔、闪烁着哲理之光的斯芬克司像,以及贮存了无数远古人类信息的木乃伊和位于尼罗河岸的卡纳克神庙,都深深地拨动了每一个古埃及文明敬慕者的心弦。但与此同时,人们又每每为古埃及文化典籍未能通过出版保留下来而生出一丝憾意。每当遗憾萌生之际,我便从心底向那些为中华民族出版事业做出过贡献的先辈们,油然生起一种感激之情。没有蔡伦、毕,没有“六经”,没有“二十五史”,没有《资治通鉴》,没有《永乐大典》,没有《古今图书集成》,没有《四库全书》,中国在世界文明史上,就难以有今天这样的独特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华民族的出版事业开辟了新的发展时期。40多年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10多年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把出版工作推到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以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的出版和书刊印制、书刊发行所构成的新中国的出版事业,有了飞跃性的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重视出版事业的力证。乱世焚书,盛世编书,这是中国古代史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宋史·艺文志》有这样一段话:“历代之书籍,莫厄于秦,莫富于隋、唐。隋嘉则殿书三十七万卷。而唐之藏书,开元最盛,为卷八万有奇。”当代中国的出版物较之隋、唐这些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看,都已不可同日而语。中国现在年出书达9万多种,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这就从一个侧面生动地反映出,中国迎来了亘古未曾有过的太平盛世。国运兴,则出版兴。
(这是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新闻出版署前署长宋木文为《当代中国的出版事业》所写序的一部分,刊出以飨读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