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周正庆谈金融体制改革 把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15
第2版(要闻)
专栏:

  周正庆谈金融体制改革
 把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
本报北京12月14日讯新华社记者丁坚铭、本报记者张锦力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周正庆日前在此间说,从明年起进行的金融体制改革,其目标是: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的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体系;建立政策金融与商业金融分离、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并且对外汇管理体制按照国际惯例进行分阶段改革。
周正庆在由中宣部、中直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北京市委、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举行的金融体制改革报告会上介绍说,自1978年以来,金融体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开始多样化;建立了中央银行体制,逐步建立了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相结合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金融工具的创新和多种信用形式有了较大发展;金融市场发展已初具规模;外汇管理体制也进行了改革;金融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周正庆指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尽管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旧的体制仍然存在不少弊端,主要是中国人民银行还没有成为真正的中央银行,人民银行没有真正担负起对全国金融活动监管的职责;中央银行自己还办理一些政策性贷款业务;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还不够灵活,缺乏有效地间接调控手段;专业银行政企不分,缺乏市场经济基础上的自我约束和风险约束机制;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监管,往往导致金融市场秩序混乱;金融基础建设方面的改革也滞后。
周正庆说,从明年起开始实施的金融体制改革,其首要任务是把中国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具体的改革措施有:转换人民银行职能,明确职责,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掌握货币发行权、基础货币管理权、信用总量调控权和基准利率调节权,人民银行总行一般只对全国性商业银行融通资金;人民银行分行的基本职责是金融监督管理、调查统计分析、横向头寸调剂、经理国库、现金调拨、外汇管理和联行清算。改革和完善货币政策体系,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是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同业拆借利率和银行备付金率,同时,要强化中央银行对全国金融业的领导和监督管理。
周正庆指出,明年要建立政策性银行,实现政策金融与商业金融的分离,解决国有专业银行身兼二任的问题。政策性银行建立后,要加强管理,自担风险,坚持保本经营、不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竞争的原则,业务上受人民银行监督。在政策性业务分离后,现在的国有专业银行要逐步转为国有商业银行,按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机制运行。周正庆说,国有商业银行之间要有竞争,允许业务交叉,国有商业银行不得对非金融企业直接投资。同时要积极稳妥地发展合作银行体系,主要包括城市合作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其任务是为中小企业、农业和发展地区经济服务。
周正庆说,要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严格管理货币市场,明确界定和规范进入市场的主体及其行为,防止资金从货币市场流向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要完善国债市场,为人民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创造条件;要完善股票市场;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长期目标是实现人民币的可兑换。
周正庆最后强调,明年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具体步骤也有了,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特别是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必须坚持总量控制,防止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他说,这次金融改革无论是力度还是广度都比以前要大,同时还有中央银行自身的重大改革,这就更要注意总量控制,不然金融体制改革不好,还会影响整个经济改革进程。因此,在明年开始的金融改革进程中,在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和一些举措尚未有效运转和初步完善之前,还不能冒然过早地放弃原有的总量调控手段。周正庆说,国有专业银行在政策性业务分离出去以后,也并不意味着专业银行就自动转为商业银行了,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改革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是紧密相联系的,与计划体制、投资体制、外贸体制、财税体制改革等都是配套推进的,它的实现是有一个过程的。
金融改革要先制定一系列金融法规,将一些改革内容用法规形式予以确定,保证改革有序进行。明年将是金融立法年,可望拟定和通过20多个法律法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