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阅读
  • 0回复

揭示文艺欣赏的秘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4-22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揭示文艺欣赏的秘密
王灏
人们把作家的创作心理称作“黑箱”,于是便有了文艺心理学以揭示这个“黑箱”的秘密。在接受美学兴起以后,研究者把目光更多地投向“接受者”这一主体。那么,接受主体是不是也有一个隐秘的“黑箱”呢?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文艺欣赏是大众的、社会的活动,但就其过程本身而言,它是个体的、私人的行为。在大庭广众的影院,当所有的灯光都关闭之后,谁知道黑暗中那两个多小时几百几千观众心里发生了什么?即使是围坐在电视机前,你所熟悉的家人和朋友也是各做各的“白日梦”,更甭说你关上房门,凭窗而坐读一本无声的小说了……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却大有学问——欣赏心理学。
青年学者胡山林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现象,力图揭开欣赏主体心理的“黑箱”,这就是他的20多万言的《文艺欣赏心理学》的主旨。作者运用传统的实验心理学理论,对欣赏活动的心理特性和欣赏心理机制(动机、兴趣、能力等)作了较深入的考察和描述,进而吸收现代心理学诸流派的观点对欣赏者的深层意识及“同化效应”、“格式塔效应”、“月亮效应”等特殊现象作了较好的揭示,同时他还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当代普遍存在的“从众心理”和“逆反心理”等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作者自始至终把这门新兴学科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这对于我们从宏观上把握文学活动的大系统是有益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