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层林尽染看三湘——湖南成为我国第三个消灭宜林荒山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16
第2版(经济)
专栏:

  层林尽染看三湘
——湖南成为我国第三个消灭宜林荒山省
吴焰 乔杨
1993年,经过长期艰苦努力的湖南,终于成为全国第三个消灭宜林荒山的省。自1989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五年消灭宜林荒山,十年绿化湖南的决定》以来,湖南省人工造林2732万亩,新增封山育林3626万亩。近2亿亩的山丘,如今只剩下不到0.15%的宜林荒山,森林蓄积量由1.84亿立方米增加到近2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从36.6%上升到42.2%,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的双增长,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人们不禁要问:湖南,这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内陆省,林业何以有如此大的飞跃?他们又是如何处理好发展林业与发展经济两者之间关系的?
从“老大难”到“老大”出马就不难
在人们眼中,植树造林是一件艰苦的公益性事业,周期长、见效慢,群众的积极性往往不高,造林被视作“老大难”。然而在湖南,“老大难”成了“老大”工作的重点,从上到下都是“书记抓,抓书记”。结果,“老大难”变得不难了。
前任省委书记熊清泉在任时一再强调:“湖南的优势在山,潜力在山,希望在山。要变开门见山为开门见林、见果、见财。”湖南几届领导班子里,届届相传一个观点:要从失误在山变为致富在山。
这样的共识缘于省委、省政府对省情的认识。湖南山多,21万平方公里,70%是丘陵山区,号称“七山一水两分田”;湖南贫困县多,贫困户不少,集中在丘陵山区。50年代的三湘大地,也曾有过“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盛景,然而进入60年代,荒山秃岭渐多,黄土砂石渐现,人均森林蓄积量一度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34%,相伴而来的是严重的水土流失。洞庭湖因泥沙淤塞,40年间湖面缩小了一半还多。丘陵山区,溪河断流,塘库干涸,山区经济十分落后。像桑植、慈利等地,年人均粮食不到150公斤,收入不足200元。严峻的现实使省领导不得不设法在山上作文章。山区不富,湖南难富。要治山,必先造林。
省委、省政府把造林绿化的责任落实到各级领导身上。1990年6月,从省到乡镇层层签订了责任状,各级都成立了由“一把手”负总责的专门班子,树立起“为官一任,绿化一方,造福一方”的业绩观。省级领导带头作表率,办起了各自的绿化点,全省1200多名县以上领导干部上山办点1000多处。
从“不见林”到“林成片”
其实,从1949年起,湖南基本上没有停止过造林,按每年所报造林面积累加,早有3个湖南那么大,一些地区甚至造林不下10次。但是到1988年,湖南尚有3000多万亩的宜林荒山还是荒山秃岭,也就是说,近40年造了近10亿亩的林,保存下来的仅有4770万亩。1989年全省吹响了“灭荒战”的号角后,省林业厅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最终落到一个“实”字:抓出实效。
为了这一个“实”字,湖南省摸索出一套“国家、集体、联合体、个人”四个轮子同时转的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造林模式,采取“统一规划、分户造林、联合管理、谁造谁有”、“农户投山、群众投劳、联营办场、收益分成”,“折股联营、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以及工程承包等办法,稳定林业政策,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以提高群众造林的积极性。
为了这一个“实”字,湖南制定了符合本省造林条件的“以封为主、封造结合”、“以林为主,综合开发”的方针,大力开展封山育林和高效林业、庭园林业,并始终依靠科技兴林,做到适地适树、良种壮苗、专业队伍造林,确保造林有质有量。
为了这一个“实”字,湖南在“管护”上下足了力气,对违法行为毫不手软。汨罗市大张旗鼓地在全市开展了“举报荒山”的活动……
湖南变了。过去,“年年造林不见林”。现在,“年年造林林成片”。从1988年起连续4年抽查,造林合格率均在86.8%以上,获得林业部颁发的“造林质量优秀奖”,1992年,还被全国绿委授予“造林绿化先进省”称号。今年7月份,林业部委托中南规划院派出专业人才在湖南自查的基础上,抽查验收21个县市,结果99个山区县全部达到了部颁消灭宜林荒山的标准,9个平原县也实现了平原绿化达标。
从“包袱”到“银行”
山绿了,水清了,群众的收入也多了。
钦万有,自从将昔日的3000亩荒山变成了披金挂银的花果山后,成了首屈一指的“桔园大亨”;何其友靠种白术、杜仲等药材成了远近闻名的“何百万”;周翠英率领全家靠为农户嫁接苗木成为富裕户……昔日被当作包袱的山区,如今抖出了财富。难怪农民有个形象的比喻:山上栽树就是建绿色银行,用材林好比定期存款,果木药材好比活期存款。手上攥着这两张“存折”,心里踏实着呢。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造林灭荒帮助山区农民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而“吃”山吃出甜头的农民,又热情倍增地投入到造林中去。
近几年,湖南在完成“灭荒”的同时,也积极调整了林业结构,大力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经济林、果竹茶药等。去冬今春,全省人工造林面积中,各种经济果木、药材林占43.4%,林产品加工、综合利用也有了较大发展。刚刚摘掉荒山大户帽子的怀化地区,目前正劲头十足地实施“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山外建市场”的全方位开发林业新战略。
面对成绩,省林业厅副厅长张玉石冷静地说:消灭宜林荒山仅仅是走完了第一步。目前湖南山丘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0%,而林业产值仅占全省工农业总产值的6%,这两个数字极不相称。因此下一步,要全力以赴发展优质高产高效林业,在层林尽染的三湘大地上,建立起500万亩的林果基地、500万亩的林药基地、2000万亩的林材基地、1000万亩的林化基地,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5%,森林资源蓄积量达到2.8亿立方米,林业比重在全省财政收入中,达到15—20%。
这个绿色的梦并不遥远。(附图片)
(压题照片:黎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