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铸造青少年灵魂——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16
第3版(专页)
专栏:

  铸造青少年灵魂
——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知我中华  爱我中华  兴我中华 (续昨)百部爱国主义影视片座谈会发言摘要 
居安要思危
林炎志 (国家教委专职委员):建国以来,爱国主义一直是大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江总书记关于“两史一情”的信发表之后,教委更是系统、全面地把爱国主义教育编成总体纲要,渗透到有关各科教学之中,并严格贯彻了有关的法律、法规,如升国旗仪式、唱国歌仪式。
这一次四部委联合选定了百部影视片来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我们选片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从历史出发。历史的步伐也是两只脚,总是交替着一脚前,一脚后,连贯起来才能看出轨迹。爱国主义的情感既需要爱,又需要有恨;既需要柔,又需要刚。然而历史绝不能只依靠一只脚站着,如果任由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文化氛围养大一代人,那么一旦历史出现难题,需要青少年拿出英雄主义、艰苦奋斗的精神时,他们就会成为跛子。所以居安思危,在太平盛世让青少年知道在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中,我国人民所表现出的悲壮的爱国主义精神,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教书也育人
崔玉琴 (北京师大二附中历史教研组组长):学校还是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要从根本上解决现在学生中对社会的种种困惑和不理解。
江泽民主席曾指示:“要对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子)、中学生一直到大学生,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的教育。”这是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中学历史教师肩负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所以我们在历史教学中,注意把“两史一情”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注意通过教学,特别是通过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他们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热情。这次四部委推荐百部影视片,为我们历史教学提供了形象化的教材,我们要充分利用有利时机,进一步把历史知识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合起来,使学生通过历史课获得更多更深的教益。
好花需培育
柳成昌 (人大附中政教处主任):社会现实是生活的教科书,在商品大潮中出现的某些丑恶现象、腐败现象,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中小学生。我们有些报刊、电台、电视台,有时候也不分真善美和假恶丑,不辨是非,对社会上出现的怪现象推波助澜,不负责任地进行误导,实在令人不解、令人担忧。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花朵。花朵需剪枝,需培育。马克思主义有一条原理:工人阶级不能自发地产生马克思主义,需要向他们灌输。正在成长的青少年也需要正面向他们灌输做人、处事的道理。教育是人类文明的传递,我们都是传递文明的使者,我们要把什么样的文明传递给青少年学生?我看最根本的是传递我们追求的共产主义理想、我们笃信的马克思主义。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就是要通过这种文明的传递,把学生培养成为四个现代化的建设者、两个文明的创造者、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