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重奖、重用与奉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4-23
第5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重奖、重用与奉献
李芳俊
自珠海重奖有重大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之后,重奖已成为一种时尚。重奖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但如何科学地理解奖励,充分发挥奖励效应,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劳动还是人们谋生手段的条件下,金钱是人们须臾不可缺少的东西。但是,人们的劳动同时也是一种乐生的方式。奖励包括对人的理解、信任、尊重,对工作的肯定、支持和帮助,对创造发明的重视、宣传和运用。如果把奖励仅仅理解为高额奖金,认为唯有重奖才能挽留、吸引人才,就显得狭窄了。
古人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以诚待人,公平竞争,即使条件艰苦,也能激励人心。我国不少科学界人士到国外留学进修,得到外国导师挽留的不乏其人,他们宁愿舍弃优越的工作环境和舒适的生活条件,毅然回来报效祖国,这能说是金钱起的作用吗?大凡有真才实学的人,看重的不单是物质,而是为实现理想、抱负所需要的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
目前国家财政还不富裕,一些地方温饱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一时还不能拿出许多钱来重奖各方面的有功之臣。因此,大力提倡奉献精神仍然很有必要。无私奉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许多科学家的生活、工作条件与他们的学识、贡献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但是他们始终如一地“恋这一把黄土”,根本没有考虑自己应该得到些什么,这就是一种无私奉献的情怀。
当前,把精神奖励“贬值”的现象,在一些人中确实较为普遍存在,应引起人们的思考。其实,社会上有许多东西是不好用金钱来衡量的,物质奖励是对人们辛勤劳动的一种补偿,而精神奖励则体现出社会对个人的评价。轻视精神奖励,从实质上看,是对人的努力和追求的轻视,也是对人格的贬损。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要重视物质奖励,但更要重视精神奖励,提倡奉献精神,使人们置身于改革开放的洪流之中,在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中奉献自己的一切,实现人生的价值。
(作者为中共钦州地委秘书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