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中国画与题画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4-25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中国画与题画诗
题画诗得之不易,欲精而更不易。它不是简单地用文字描摹画中态,而贵在诗传画外意。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画册页上题诗:“国破家亡鬓总皤,一囊诗画作头陀,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通过题咏几位明朝遗老遗少,道出自己作为一个汉族文人,不满清朝社会现实,但又不愿攀贵媚上,于是便借题发挥,在这些人身上求得某种共鸣与发泄。通过这一题咏,使画产生了更深刻的内涵,令人品味无穷。
有些题画仅仅是就画吟画,而有的则进行了再创作,借画咏志,使画面更具有生命力。明人徐渭作《墨葡萄》,单从画面看,几串葡萄无情可言,但一经题诗,境界大变:“笔底明珠无人买,闲抛闲掷野藤中”。
古今画家们的题画诗灵活多样,嬉笑怒骂、或谐或庄皆大成趣,明代画家李士达描绘三个驼背老者在一起嬉笑的《三驼图》,一经三人题诗,其意即异。钱允治诗:“张驼提盒去探亲,李驼遇见问缘因;赵驼拍手哈哈笑,世人原来无直人”。陆士仁诗“可怜同病转相亲,一笑风前薄世因;莫道此翁无傲骨,素心清澈胜他人”。文谦光诗:“形模相肖更相亲,会聚三驼似有因,却羡渊明思归早,世途只见折腰人”。经过题画诗的艺术处理,一幅中性的画引出了具有明显倾向性的诗,而每首诗因人而异又各有个性和境界。
            (4月3日《中国工商报》张生太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