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庆丰村在崛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4-26
第4版(要闻)
专栏:记者在基层

  庆丰村在崛起
本报记者岳富荣
在杭州湾北岸的海盐县,有一个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七五模范集体”的村子——庆丰村。近日,记者来到这个村,既领略了烟雨霏霏枝头绿、油菜花开遍地黄的江南春色,又为那一幢幢农家小楼,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厂房所吸引。村党委书记、庆丰实业总公司总经理庞乐明向记者介绍:这个村1992年工农业总产值达1.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808元。
以前的庆丰村,是海盐县的重点扶贫村之一。1985年底,村里帐面可用资金只有2.74元。就在这年10月,海盐县城郊乡政府司法助理员庞乐明,毅然辞职,回庆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决心和乡亲们一起治穷致富。
庞乐明回村不久,就带领村民们冒着严寒,在荒地上挖出11个鱼塘。第二年产鱼1.5万公斤,盈利1万多元。后来,庞乐明了解到一条信息:作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紧固件,当时发达国家已减少生产,而国际市场需求未减,几年之内必将畅销。经过进一步考察、论证,1987年10月,庞乐明向全村宣布:设法筹资135万元,创办海盐标准件五厂,生产螺母等紧固件。这个厂的兴建,从破土动工到正式投产,仅用了78天。1988年投产的当年,便创产值265万元。1990年,庆丰村又投资650万元,扩建活络扳手车间,也只用了3个月便竣工投产。如今,标准件五厂已拥有固定资产1300多万元,90%的产品出口,1992年产值达2868万元,创汇508万美元。该厂还在1991年被对外经济贸易部、国务院机电产品出口办公室授予“七五期间全国机电产品出口先进单位”。
紧接着,庆丰村又先后办起了配合饲料厂、电线电缆厂等12家工厂和三家中外合资企业。
谈起7年多来庆丰村的发展与成功之道,庞乐明首推人才的作用。这几年,庆丰村共吸引外来技术人才和劳动力1600多名,占全村从业人数的65%,其中高级工程师34人,硕士研究生一人。
庆丰村有一座漂亮的专家楼,室内冰箱、彩电等日常生活用品一应俱全。这是专门为来村工作的高级技术人员建造的。外地科技人员来到庆丰,不仅可以得到较为优厚的生活待遇和报酬,更主要的是在这里可以充分施展才华。
庆丰村也重视培养和选拔土生土长的人才。1990年起,从村办企业中陆续选送十几名职工,到高等院校定向学习;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一座幼儿园和一座1200多平方米的教学大楼,从县里请来教师任教。村里的孩子从上幼儿园到上初中,全部免费;为每户村民订两份科技报纸,由村办小学学生组成“红领巾送报队”,送到村民手中。
现在,一批原来只知扛锄头种田的村民,已成为庆丰村办企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骨干。今年30多岁的张玉良,由农民成为标准件五厂一名普通工人,后来刻苦钻研技术,搞成功了多项技术革新,其中一项革新使工效提高4倍多,每年可为村里增加20多万元财富,被破格提拔为标准件五厂副厂长、模具分厂厂长。
庆丰人富了,但没有忘记自己是农民。村民们在做工的同时,都精心地经营着自家承包的耕地。他们认为,不管你多富,如果谁家的耕地荒了、撂了,那便是懒惰和忘本的表现。当然,庆丰人现在种田的方式,已非昔日可比了。1988年至1992年5年中,庆丰村先后投资210多万元,新建和整修9座机电站,更新6台变压器,埋设8.3公里地下水泥涵管,购置11台拖拉机、2台联合收割机、6台高压喷雾机、10台潜水泵和大批配套设备,并组建了农业综合科技服务站,开展了以机耕、排灌、植保、种子、布局和科技指导为内容的“六统一”农业生产服务。1992年,该村被列入浙江省“星火”计划示范村和省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庆丰村农民的劳动强度已大大减轻。他们高兴地说:“经济发展了,地也好种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