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我们又修好了红星二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7-12
第6版()
专栏:

我们又修好了红星二渠
福民
五道沟是天山南麓的一个峡谷,高耸的峭壁屹立在沟口,雪水终年从山口里奔流出来,波涛滚滚,有如山洪暴发。在常年缺乏雨水的东疆,这股雪水是多么宝贵啊!但可惜的是雪水一出沟口,流不到几里地,就被“戈壁”喝了个一干二净。五道沟下面七十五华里的地方,是一片肥美的一望无垠的草原,但是由于没有水,草原终年荒芜着。
去年,有一天,人民解放军驻新疆某部来到了五道沟口,在乱石滩上搭起了帐篷。他们要在这里修一条七十五里长的现代化水渠——红星二渠。这么长的一条水渠,完全要用石头一块一块地铺起来,用水泥和代水泥糊上缝,渠上还要修建许多永久性的建筑工程:公路桥、进水闸、溢洪堰、节制闸、排沙闸、沉淤槽等等。修筑这些工程要用七万一千多公方石头,一万五千多吨代水泥,八百多吨水泥,挖沙石三十一万五千公方,总共需用四十一万五千多个人工。困难是很多的,有时大风刮来,常把帐篷吹倒。山脚下,雨水频繁,可是,离山口十几公里以下的挖土方部队,用水就非常困难了,一脸盆水,常常是用过后经过沉淀再用。在三、四十公尺深的山谷里,汽车是开不进去的,石头、水泥、沙子,所有的一切原料,如果用人力运输,要多少人哪!可是,同志们有着无穷的智慧,能战胜一切困难。生产科的万锷、姜魁忠介绍了用“高线运代水泥”法,蒲永贵又创造了“木制紧线机”,使高线运水泥由原来三分钟运一袋,提高到每分钟运
一袋,一天可节省八十个劳动力。沙子、石头不能用高线运,姜魁忠便建议铺设木制轻便轨道,用木制车厢来运,试验成功,效率大增。
往五道沟拉运石片的英雄汽车部队,日夜奔忙在水渠线上。秋天,正是雨季,东方刚发白,司机同志就摇响了十轮卡车的引擎,一辆一辆往五道沟驰去,为了使车辆不出毛病,司机同志想了很多办法,比如车子跳动的太大,日久弓子梁弹子烧扁了,范忠诚用前轮轴弹子装入弓子梁弹子的架子上,修好后使用和原来的一样。
在建设祖国的事业中,出现了许多发明家、创造家。在完成各个不同的工作中,同志们共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二十余种,在爱国竞赛的成绩统计表上,只有上升的标志,没有下降的箭头,挖土方由三方多提高到十六方,铺石由十六公尺提高到六十七公尺,挖沙子由半方提高到四十方。
去年十一月,天山已变成一座雪山,皑皑的白雪,掩盖着无边的戈壁。如果渠首工程不能在今年春雪融化后的洪水期以前修好,就要到今年四月以后才能开工,不但整个红星二渠不能如期放水,就是已经修起的工程也有全被冲垮的危险。因此,该部党委决定:必须冬季施工,争取按期放水。
很快在紧贴山崖的地方,搭起一座一百二十公尺长、十八公尺宽、六公尺高的暖棚,把全部渠首施工的地区都盖在里面,于是,就在这广阔的暖棚里展开了紧张的工作。
战士彭育儒写了这样一首快板诗,来叙述他们劳动的情形:
“五道沟,天山下,十冬腊月把暖棚搭;
暖棚下面不简单,里面工程实在大;
进水道,排水闸,那样都是现代化。
一进门,看不清,建筑物好像小山岭;
有木工和泥工,还有铁工和石工,
汽灯照得耀眼明,炉火烧得一片红,
为了建设新新疆,大家努力来劳动。”
暖棚里的战士们,用自己的体力和智慧,战胜了严寒的深冬,上级要求三月十五日完工的任务,三月五日就完成了。今年四月五日红星二渠正式开闸放水,滚滚的雪水,吐出浪花,顺着渠道流向远方。流过干枯的戈壁,流到饥渴的草原。这里十万亩世代荒芜着的土地上,将又要出现一个现代化的国营农场。这时,同志们想起去年当他们修好了红星一渠报告了毛主席,毛主席来信对他们的鼓励:
“希望大家永远保持我军光荣传统,为祖国建设事业继续努力。”于是同志们都说:“让我们把第二封喜信再寄到北京,寄给毛主席吧!告诉他老人家,为了造福人民,为了保持光荣传统,在建设新疆的伟大事业中,我们将永远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